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百七十八章 山川隐现城邦固,玉音乍落银山献(3)

两名司农,已经足够保证金山国的农业生产了。

“至于你提到的缺少女子问题,就暂时以夷人女子为主吧,孤上奏朝廷,看能不能弄些倭女来。”朱翊镠打算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种积累的事儿,急不得。

“殿下所言极是。”权天沛思索了下这个无解的问题,缺人这种事,是个长期问题。

朱翊镠和权天沛闲聊着,却有点走神,他忽然意识到,金山国和大明不同,大明有汉人这个主体,因为华夷之辩的存在,大明在肉眼可见的未来,这一主体都不该改变。

但金山国不同,第一代的汉人移民,会和当地夷人进行融合,其后裔,慢慢都会变成混血,这种混血,就会加剧金山国和大明本土的撕裂。

大宗伯万士和就详细论述过这个问题,殖民者不可避免的本地化。

朱翊镠看到万宗伯讨论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切实的感触,毕竟是方外之事,和他没有多少关系。

就藩金山国,他立刻意识到了这种不可避免的本地化,是个无解的问题。

在大明腹地能娶到媳妇,有家有业,几乎不会铤而走险,到海外搏命,就是搏命也不会带上妻子,毕竟出海,是一场前途未卜的冒险。

金山国和南洋的情况不同,南宋陆沉,有无数的汉人走投无路选择了出海,甚至连吉福总督府都有汉人的身影,南洋本就有百余万的汉人后裔,但金山国没有。

朱翊镠拿出了第三本札子,权天沛提到的第三个问题,缺少煤矿,金山城冬暖夏凉十分宜居,但生火做饭,需要煤炭,因为气候的缘故,这里的柴不太够用。

其实更加确切的说,金山国缺少足够的地师。

“这次来,孤带来了三名地师,还有他们的弟子,会在金山国逗留三年时间。”朱翊镠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三名地师主要的目的地是金山城的金矿。

三名地师在下次轮换的时候,会乘船离开,回到大明。

“要么在他们离开之前找到煤田,要么金山城能在离开前,培养出能够自己寻龙分金的地师,这样,金山伯,你挑几个机灵点的学徒,跟随这几名地师好生学习,千万不要懈怠。”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谁不如靠我们自己。”朱翊镠下了非常明确的指示,齐头并进。

金山国要有自己的地师,找到足够多的矿产,采集这些矿产换取足够多的大明货物。

“谨遵殿下王命。”权天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