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百八十六章 天下万事万物,轮回不止(3)

朱翊钧和申时行又关于工盟之事聊了许久,申时行讲了工盟的困难,这东西弄得好是官厂矛盾的调节器,弄不好,就是滋生匠人运动的培养皿。

匠人运动要有,否则很难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变,但过分剧烈的匠人运动,动不动就匠人下山,还是太极端了,这里面的度,其实很难把握。

朱翊钧给出了一点自己的意见,认为匠人工盟大会每次决议呈送御览这件事很好,哪怕是朱翊钧老年昏聩了,但只要还能呈送御览,至少还有一个解决问题的盼头。

张居正认为不合理,皇帝是个活生生的人。

现在官厂少,只有三十一个,工盟大会决议呈送御览,陛下忙得过来,可五年后,官厂数量会增加到八十一个,等到十年后,数量增加到一百五十,甚至两百多的时候,六月和十二月,陛下会更加忙碌。

一份决议,绝不是皇帝看过就能解决,还需要皇帝去了解其中所有的情况,这对皇帝而言,要对这么多官厂的详情了解透彻,而且还要在事后对处置结果进行问询。

皇帝的精力是有限的,极限也就是一天四百封的奏疏,额外的这份心力的支出,实在是得不偿失了。

朱翊钧和张居正仔细聊了聊,最终确定,仍然全部呈送御览,但工部、内阁、司礼监也要发挥出主要作用,各自勾选认为疑难急务。

工部、内阁、司礼监三衙门勾选急务为最急,有两个衙门勾选为加急,一个衙门勾选为急务。

三种不同等级的急务的处置后续,都要报闻君上,但考成时限完全不同。

如果有大事发生,工部、内阁、司礼监都不勾选,岂不是皇帝被彻底蒙蔽,皇帝的新衣,这种传统戏码,岂不是又要上演了?

如果真有大事,而工部、内阁、司礼监都不勾选,那代表着大明朝廷整套运作机制已经完全失效了,彻底烂完了,也代表着大明国祚走到头了,皇帝可以去万岁山,挑一棵合乎心意的老歪脖子树。

最好在最高处,这样可以临死前最后看一眼皇城全貌。

“三勾陈事法,不错。”朱翊钧对这套机制非常肯定。

张居正在吏治上,有着远超他人的天赋,他总是能通过各种制度设计,来增加大明整套系统的冗余。

“臣有本奏疏。”申时行甩了甩袖子,要拿奏疏。

张居正却摁住了申时行的手,对陛下说道:“陛下,申时行没有奏疏。”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