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538章:窦氏(3)

不更是此道高人吗?

后世种种之事,

也证明了在天下太平之时,掌握话语权,让说话声音大到压过他人,的确可以获得许多利益。

以至于时代流转,王朝倒了又兴,经学家们还能利用手中的笔杆子,以“圣人之言”为刀剑,做太多太多的事。

可惜,

在他们动手攫取这样的力量之前,明帝就注意到了这方面。

天下人的口舌,是不可能真正得到管控的。

有些话,

该说还是会有人说的。

因此,

明帝没有做什么“防民之口”的事,只是手握经书,在处理国政之余,对那些出身高门文士之家的臣子发出辩经的号召:

“来!”

“战!”

随后,他便以超然的才智,取得了这场争斗的胜利。

皇帝成为了天底下最为著名、最为出色、最受尊崇的儒学大师。

即便是孔孟的后人,也不能分散其一二光辉。

这是他们虽饱受明帝调教,最后却没办法用史册上的“微言大义”,来抹黑这位君主的主要原因。

而刘炟虽没有父亲那样的才智和手段,却也熟读经典。

他有意招揽一些能言善辩的学士,召开一场盛大的论道,然后将诸多典籍的“解释权”,牢固的握在手中。

如此,

世家大族内里要仰仗朝廷,外在也要仰仗朝廷,

这才是全然的盛世。

见到皇帝这样信誓旦旦,太后马氏便说,“这样也好。”

“只要你能不辜负先帝的期望,我便不会成为羁绊你手脚的恶人。”

对于提拔自家亲属成为外戚,马氏一向没什么兴趣。

而先帝在时,

那不论亲疏远***等管理调教所有人的严格,也让马氏子弟完全没有上场表演才艺的可能。

这给予了刘炟更加广阔的执政空间。

“可惜西海正值战乱,那里的学者不能远行来到洛阳,参与日后论道的典礼。”

“不然的话,昔日编修文典的盛况,便能在朕治下重现了!”

同召集而来的学士们提及此事时,皇帝还有些遗憾的说道。

好在,

这只是一件小事。

他需要投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