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517章:与殷洲的交流(4)

现在刘秀的后宫一团和睦,郭阴二人连暗藏的怨恨也没多少,可谓连死后的乐子都没机会看了。

“算了!”

“还是去海边吧!”

这样说着,上帝撇下还想要继续探索洛阳宫院秘事的吕娇,转身来到了吴越之地,那滚滚长江的入海口处。

那里,

正有一艘来自殷洲的船只靠岸——

虽然在王莽派去的使者,对大洋彼岸辛苦开拓的新乡国提出无礼可笑的要求时,当地的诸夏君子曾放出豪言,绝对不会再来到中原,给那荒唐的天子朝贡。

但实际上,

不管是现实的压力,

还是来自于鬼神入梦的指引,

新乡人都不能跟中原真的断绝联系。

南边的殷商遗族退化的还是有点严重了,交流起来支支吾吾的,话语中没一点诸夏古音的痕迹,而且其习俗也很难让君子们接受。

蛮夷是很有用的工具,

族群勇士更是栋梁,

怎么能都拉去祭了呢?

这可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殷鉴啊殷鉴。

新乡的君臣坐在一起算了算账,

觉得想要教化他们,移其风易其俗,令之找回遗失已久的祖先记忆,大概需要花费两代人的时间。

如此,

还不如想办法从中原故土,引入一些人才。

大洋航行固然艰险漫长,可只要能为新乡增添几十个青壮男子,那按照老秦人在西海繁衍时定下的规矩,十八年后,新乡就可以多出几百个好汉了。

何况,

因为要同南边的遗民联络,新乡在修建海船一事上,一直保持着重视。

偶尔还会有野生的人才突然出现在新乡国主的宫殿前,为他献上新式的造船之法。

如此,

在星露谷辛苦埋首耕耘了几十年后,

积攒了足够国力的新乡终于大手一挥,决定派遣使者过来,从中原引渡一些“难民”来殷洲。

是的,

就是难民!

有赖于殷洲环境的艰苦,这使得历代新乡的君主,都颇有才干。

毕竟新乡极具周初封国之风。

国君没有能力,还想要像同胞之国的统治者那样吃爽喝爽,就需要面对国人暴动的风险。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