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是你?”
“此战,你能够活着回来,能够带着近三万兄弟归来就是幸事了。”
朱棣的眼神中充满了理解与包容,根本没有任何动怒。
虽然朱棣人在北平,但他对于辽东战场的情况却了如指掌。
甚至于许多军机大事应天方面还一无所知,他就已经提前知晓了。
这就是朱棣的手段,他的情报网络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遍布各地,将诸多消息都尽收眼底。
对于铁岭之战,纳哈出心狠手辣布局,即便朱棣遇到了,或许也难以一眼看透其中的杀机。
虽说蓝玉遭伏,差点落得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但朱棣却根本没有小看蓝玉。
相反对于蓝玉,朱棣从心底里带着一种敬重,这种敬重无关乎人品,而是对于蓝玉统兵才能的由衷认可。
在朱棣眼中,蓝玉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军事智慧和指挥能力,是值得他学习的。
“多谢王爷宽恕。”
张玉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之色。
“朱应。你应该见过了吧?”朱棣笑着问道,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好奇,充满了对朱应探究的欲望。
“回王爷。”张玉立刻回道:“见过了很多次。而且启程归来时,末将也与朱应将军一路同行了几日。”
“那你说说,这朱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朱棣微微眯起眼睛:“本王在北平已经听过了他不少消息了,可终究是纸上得来。”
“今日,本王也想知道这朱应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朱棣声音中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
闻言!
张玉脸上浮起了一抹沉思之色,他微微低下头,思虑一刻后,开口道:“回王爷。如若从末将的角度来看,从军中战将的角度来看,朱应,乃是当世悍将。”
张玉的声音十分坚定,似在诉说着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他每每统兵皆是悍勇冲杀,总是冲在士卒的最前面。”
“而且他统兵的根本就在于一句话,将不偷生,士不畏死。”
“也正是如此,大宁边军在他的带领下战力无比强横。”
“如今大宁边军的兵卒都称朱应为大宁战神,更有人将他与昔日悍勇无敌的西楚霸王相比。”
“他之勇力,他统兵战法,当真是厉害,末将也是深为敬服。”张玉一边说着,对朱应的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