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百一十八章 半岛归一(2)

船队在一阵号角声中起航了,按照正常的航程,三到五天就能抵达平壤,但三天后,只有运输财物的十几艘大船抵达平壤。

十艘满载着高句丽统治者的大船从此再也没有任何消息。

隋朝时代远没有后世那样信息灵通,距离是隔绝信息最好的手段,对于半岛三国百姓而言,都以为他们的王公贵族被送去了大隋,而对大隋朝廷而言,也以为三国贵族被剥夺为平民。

罗士信的述职报告中也只是简单提了几句,运送新罗贵族的船队在归途遭遇狂风暴雨,全服沉没,仅十余老人幸存。

考虑到渡海危险,隋军便改为在极北之地筑两国城,安置百济和高句丽两国贵族。

至于这些王公贵族最后的命运,只是在两年后的京都早报上提到了一则消息,天降暴雪,半月不止,积雪深达数丈,极北之地的两国城被暴雪吞没,再无生灵。

但这时,已经没有人关心这些王公贵族的死活,它们便彻底消泯在历史上的长河之中。

天子萧夏随即下旨,在半岛重设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等四郡,恢复汉朝以来的失地。

京都早报也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恢复大汉四郡的消息,消息传开,天下士子无不欢欣鼓舞,而百姓也为之沸腾,朝廷又传达了天子旨意,用三年时间,从江南各地向半岛四郡移民三万户,凡无地流民皆在可选范围之内。

七月初,罗士信返回洛阳述职。

政事堂内,罗士信对一众阁老和相国们道:“除了新罗外,百济和高句丽都是投降,但他们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甚至强硬派还占据上风,只是因为士兵不不愿意再战,他们才不得不投降。

这些贵族有影响力,有能力,有手段,只是屈服于实力不足才暂时隐忍,一旦大隋从半岛撤军,他们必然会再挑起叛乱,杀戮汉民和官员,所以我再三考虑,才决定把他们送去极北之地筑两国城,安置他们。”

“一共有多少人?”高颎问道。

“大概五千余人,包括百济和高句丽的贵族?”

“新罗贵族呢?”阁老苏威问道。

这时,天子萧夏缓缓道:“运送新罗贵族的船队在归途时遭遇风暴,十几艘大船全部沉没,所以朕考虑安全,就不再要求把百济和高句丽的贵族送来大隋,而是采用异地安置的办法。”

房玄龄也道:“考虑当年北齐的教训,政事堂也一致认为,如果处理不好,一定会导致半岛长期战乱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