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个别人比较抵触外,其余无论新罗人、百济人还是倭国人都在积极学习说汉语,每天劳工们互相交流,增强记忆。
.
时间一晃到了次年二月,闽县码头上,一千五百户大隋百姓扶老携幼开始登船了,这是第一批自愿去流求生活的百姓,基本上都是刚刚获得自由的奴隶,他们都想去异乡重新生活,当他们得知朝廷招募去流求岛生活的百姓,开出的条件让所有人都怦然心动。
每户有一亩的宅地,给永业田百亩,百年免税,每户给一头牛、一头毛驴,孩子可以免费读书,保证每户每年百贯钱收入。
这么好的条件,无疑是地主家了,报名的百姓十分踊跃,很快就超过了五千户,五千五百户会在两个月内分三批过去。
第一批抽中了一千五百户,他们带着家人、家产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出发了。
两天后,十几艘大船缓缓驶入淡水河,站在甲板上的百姓看见一望无际的田野,看见高高矗立的县城,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十五万劳工都转到淡水河南岸去开发了,而淡水河北岸已经初步开发完成。
开辟出一片南北宽五十里,东西深三十里的土地,修建了一座周长二十五里的县城,军队用开发的树木修建了数千座木房子,还给每户圈出了院子,并打了水井。
淡水第一任县令王修、县尉李琼和主薄魏超然已经站在城门处欢迎第一批县民。
在路上百姓们就已经抽签完成,每户人家拿着签牌从县官们手中领取了钥匙,在一名士兵带领下进了县城,前来自己新家。
这批百姓有一百多户都来自河北武都郡清河县,是清河崔家释放的奴隶,他们不少人家还有联姻。
这里面有个叫康有富的年轻人,长得十分壮实,他和兄弟康有武一起报名,带着各自的妻儿来到流求,两人都是一儿一女,孩子都不到十岁。
两家抽签也抽到一起,抽到了第三坊,全县一共十二坊,每坊三百户人家,一共三千六百户人家,这次一千五百户百姓分到五个坊内。
还有十几家商铺也跟着一起来了,主要经营杂货铺、布店、酒馆、粮油铺、肉菜铺、药房等等。
康有富弟兄两家八口人很快找到了他们的新宅,康有富是一百七十四号,康有武是一百六十一号,正好在斜对面,相距不到五十步。
康有富打开院门,两个孩子欢呼着冲了进去,康有富搂着妻子肩膀,两人都忍不住喜极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