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218 中国新人颠覆认知(3)

维修效应带来的车速加成,注定此刻库比卡的速度要比陈向北更快,车头一点点的越过了尾翼,再到后轮,紧接着就来到了侧箱位置。

陈向北已经不需要通过后视镜,就能看到雷诺赛车的车头!

面对这种标准抽头超车进攻动作,陈向北没有像个菜鸟一样想着轰油门提速,然后再往右变道阻挡库比卡的赛车。

尾流效应注定这种“死板”的应对方式挡不住。

陈向北当机立断反打方向盘,直接不再关注右侧的超车路线,而是死守自己下一个弯道的入弯线。

t11弯是个低速急弯,车速必须降低到100kmh以下,才能顺利过弯不至于冲出赛道。

库比卡这个超车速度,不可能在入弯前完成超越并变道挡车,必然要在刹车点重刹减速,最多就是领先一个车头。

只要守住最佳走线入弯,陈向北就能利用更快的速度速度,轻松给反超回来!

事实证明,陈向北小看了库比卡。

这位有着争冠实力的波兰车手,从几岁就参与卡丁车赛事,跟汉密尔顿、罗斯伯格两位世界冠军不断交手,直至踏入f1围场,他的攻防战经验太丰富了。

库比卡压根就没想着在入弯前短直道变道阻挡,而是在领先陈向北一个车头之后,就再次往左变道两人车轮互相交叉,形成完美的“轮对轮”攻势,他同样要抢线过弯!

f1里面有条规则,那便是后车只要前鼻翼越过前车的后轮,那么入弯时候前车就必须要给后车留出足够的过弯空间,否则就会遭受到fia的处罚。

这就是为什么,观看f1比赛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处于领先地位的前车,反倒在攻防战中显得弱势主动退让。

同时这条规则,也是包括早期维斯塔潘在内,很多车手“鱼雷”开法的底气来源。

他们就吃准了前车要留出空间,选择强势晚刹车横插进入,对方要是不让车就得发生事故,还得吃国际汽联的赛后处罚。

规则本意其实是保护车手安全,不希望出现过度竞争发生的事故,结果却被利用造就相反的效果。

当然,也有些车手硬气不让,比如说巅峰期的汉密尔顿。

不就是鱼雷轮对轮,谁怕谁?

通过多次强势对撞,再加上梅奔车队的“振金”悬架,汉密尔顿为自己赢得了“黄金左前”的称号。

这也是“炮塔”时期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