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这场大朝会,要议论的事情不少,一直到快中午,才终于结束,李皇帝背着手下了御阶,然后吩咐道:“苏大将军,李槲,还有陈大。”
他点名之后,沉声道:“散朝之后,到甘露殿见驾。”
陈大,在章武六年之前,一直在关中任长安将军,章武六年,他去职长安将军,由贺钧接任。
而陈大,则是回到了洛阳入职禁军,如今是禁军十二卫其中的两卫的将军,在洛阳,也已经有好几年时间。
准确来说,禁军成立之后,很多当年外派出去的将领,尤其是李皇帝的亲信,都回到了洛阳,进入到了禁军。
毕竟,驻扎在外面的兵力,虽然也是朝廷的兵力,但是鞭长莫及,禁军才是皇帝的权力以及意志的最直接体现。
这些老兄弟管着禁军,李皇帝才有底气,大刀阔斧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听到了皇帝陛下的“点名”,太极殿里立刻议论纷纷。
大家伙都不是蠢人,听到这几个名字,就几乎立刻猜到了大致的事情。
一定是什么地方,再起战事了。
或者是陛下,准备对什么地方用兵了。
于是乎,这三位赶往甘露殿的时候,太极殿里,不少官员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有人围在几位宰相面前询问,几位宰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面面相觑。
他们也不清楚。
章武一朝,对宰相的权力做出了一些加强,比如说大多数事情,中书都可以直接处理。
但同时,在另一方面,也对宰相们做出了一些削弱,比如兵事上面,中书宰相们,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
皇帝,只跟枢密院,兵部,户部,禁军,以及当事的相应官员议论,并不会寻中书宰相,询问宰相们对于兵事的看法。
最多,也就是跟宰相们商议该不该打。
但是具体怎么打,派什么人,派什么地方的兵去打,中书宰相们就完全没有任何话语权了。
很显然,这一次皇帝陛下并不需要讨论应不应该打,因此干脆跳过了中书,直接把几个相应的武官,喊了过去。
另一边,李槲跟陈大两个人,跟在苏大将军身后,一路小心翼翼的来到了甘露殿里,刚刚走进甘露殿,三人就看到了被挂起来的两张地图。
三个人扫了一眼地图,就几乎明白了皇帝陛下的心思,不过还是依次上前,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