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二章 北疆银行,奴隶贸易(7)

只不过有时候钱币金额不凑整,商人需要用剪刀将一两银子剪开,然后在用秤杆称重,剪下来的银屑得用蜡粘起来。

甚至还得用牙咬辨成色,麻烦至极。

于是,李骁专门为银币设计了两种样式。

大银币的实际价值和标定价格都是一两银子,兑换一千文铜币。

小银币则是等同于一百文铜币。

强行规定了价格和币制,方便钱币的流通。

至于最后一种,则是金币了。

背后写着‘万文’的字样,等同于一万枚铜币。

听完李东志的介绍之后,韩久远一脸敬佩的说道:“大都护思路完全,臣等不及也。”

他是度支司参军,专管钱粮征税之事。

北疆的币制改革,与他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李骁把他叫来听取意见。

而在韩久远旁边,坐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

他穿着灰色长衫,袖口洗得有些发白,却依旧平整,举止沉稳,自有一番气度。

他叫崔本昌,原本是凉州城内一家钱庄的掌柜。

凉州城破,钱庄背后的党项官员被北疆军抄家斩杀。

失去靠山的他,只能跟着北疆军的移民队伍来到金州。

重新拾起了锄头和鞭子,成为了一个平民。

不久前,李骁忽然下令,征召所有精通钱庄运作、术算的人前往龙城集合,言明若能通过考核,便赋予要职。

听闻此消息,崔本昌立马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来了。

经过层层筛选,他最终进入了李骁眼中。

他不仅算盘打得精,对各地的银钱流通更是了如指掌,就连辽国与花剌子模的货币兑换都能随口道来。

最难得的是,他敢想敢做,曾在与李骁的面试中,直言不讳地说出“以银代币,通南北商路”的想法,让李骁颇为欣赏。

随后,李骁的目光落在崔本昌身上,指了指案上的钱币问道:“崔掌柜,这北疆重宝的质量如何?能否撑得住我北疆钱庄的建立?”

崔本昌连忙起身,拿起一枚铜币仔细端详,又掂量了一下银币和金币的分量,脸上露出赞叹之色。

“回大都护,这钱币成色均匀,纹路清晰,边缘规整,以此为根基建立钱庄,定能稳如泰山。”

李骁颔首,又问道:“我北疆钱庄开设,崔掌柜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