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的超新星爆发才能产生引力波涟漪。
而像参宿四这种还处于恒星晚年的恒星,理论上是不可能产生引力波的。
如果真确定了这次的异常引力波是参宿四发现的,不得不说这的确是天文学界一项足以载入史册的观测成果。
沙发上,常华祥院士翻阅着手中的观测数据,看着报告上那些看起来有些奇怪引力波图像,好奇的开口问道。
“这个绘制的引力波谱图,怎么和我之前见过的不太一样?”
资料报告上,针对参宿四的观测数据已经通过超算整理绘制成了图表。
通常来说,正常引力波信号在时域上的波形通常类似正弦波的特定变形,频率较为稳定且可预测。
且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具有特定的波形和频率特征会与已知的天体物理模型相契合。
但这一次由昆仑镜探测到的异常信号的频率波动范围极为特殊,其引力波信号却呈现出独特的模式,与以往任何记录都不相符。
它既不同于典型的双黑洞合并产生的高频信号,也非中子星缓慢旋近过程中的低频信号。
不仅波形显得极为复杂,不具备常见引力波信号那种简洁而规律的形态。在信号的强度变化上,同样表现出不规则性,并非如预期那样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平稳衰减。
如果要通俗一些形容的话,这次参宿四散发的引力波信号就像大a的股市曲线一样、其波形在短时间内出现多次急剧的起伏和转折,频率也如无序跳动的音符,毫无规律可循。
不仅仅是引力波的波形方面数据显得极为异常,就连强度方面,这一次的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都与正常信号截然不同。
正常来说,引力波的信号会遵循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衰减规律。
但这一次探测到的参宿四引力波异常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强度时而急剧下降,时而又出现短暂的增强,仿佛受到某种未知力量的调制。
沙发对面,冯高院士笑着解释道:“这就是它与其他引力波的不同之处了。”
“按照徐院士提供的理论,大质量恒星晚年在进行硅燃烧时产生的超高的温度会导致中微子辐射压骤减,而外层硅燃烧壳层在0.03秒内坍缩速度达到15%光速。”
“当中微子辐射压骤减以及硅燃烧壳层坍缩的速度超过一定界限时会产生壳层坍缩-激波,并引发时空剧烈震荡,从而形成引力波。”
“而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