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4)

变,氦聚变完后再开始碳聚变这类前者‘燃烧’完后者再跟上继续聚变的顺序。

就拿参宿四来说,正如冯高所说,目前正处于生命周期晚年的参宿四核心内部的聚变反应其实非常复杂。

既有最常见的氢聚变、氦聚变,也有碳、氮、氧、硅这些逐级点燃更重的元素聚变反应。

这些复杂的反应在恒星中心并存,并且同时产生。

当然了,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它们也是有序的,而并非像砂砾一样你挤我我挤你的聚集在一起。

如果是从结构上来说,晚年大质量恒星内部的聚变反应就像是洋葱一样,是一层一层的。

表面是相对更轻的氢元素,往里则是比氢更重的元素,最中心则是已经无法聚变产生能量的铁元素等等。

这些聚变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使得恒星内部压力能够抵抗引力,从而防止恒星进一步收缩。

只要恒星内部的聚变反应能够持续进行,恒星便能够稳定地散发能量。

如果有一天,当恒星的氢燃烧殆尽,或者说氢大量消耗而导致内部核聚变力量不足以抵挡万有引力而持续收缩时,恒星庞大的引力势能会转化为热辐射。

这些能量进一步注入恒星外层,导致恒星体积膨胀,进而形成红巨星。

如今的参宿四便处于这一阶段的末期,它的体积足足是太阳的数亿倍。如果将其放到太阳系中,其巨大体积足以吞噬木星轨道内的所有行星,延伸至小行星带附近。

而在恒星的氢燃烧殆尽,或者说氢大量消耗后,恒星内部便会逐级点燃聚变碳、氮、氧、硅这些更重的元素。

这些反应同样可以为恒星提供了稳定的能量来源,也可以对抗的恒星自身庞大的引力。

但相对比氢来说,这些更重的元素聚变的时间可以说非常短暂了。

比如碳聚变燃烧,持续时间仅仅一千年,氖燃烧则只有0.1-1年,氧燃烧更低,只有数周,硅聚变更是小于七天。

而当硅元素在核心聚变生成铁时,恒星的核聚变已难以再进行下去。

因为铁核不再释放能量,反而吸收能量,使得核心逐渐变得不稳定。一旦恒星内部的铁核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便会引发发剧烈的坍缩,从而导致恒星死亡。

这些元素的聚变不仅仅是恒星的能量来源和对抗自身庞大引力的基础,还塑造了其独特的光谱特征。

不同的恒星,乃至不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