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当下最有可能实现的超光速航行技术!(2)

颗中子星合,超新星爆发这种宇宙大规模能量爆发事件才能产生。

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这仿佛就像是被精心设计好了的结构。

暗物质与暗能量推动宇宙的膨胀,自然拥有着更容易对时空造成波动的属性。

而常规的物质则将宇宙的物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有当数量足够或者造成的能量足够庞大的时候,它才能对时空造成影响。

对于徐川来说,这不仅仅是对宇宙的深入思考,更是实现到超光速航行的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

前者需要文明实现更高等级的科学技术,但优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它的适应性很强。

只要掌握了相关技术的文明就能在任何地方制造时空虫洞或曲率引擎进行超光速航行,不必受到周边环境的限制。

缺点也同样明显,至少需要该文明掌握和应用暗物质与暗能量。

而后者相对来说对文明的科学等级要求就不是那么高了,或者说它就是为初入宇宙的文明而准备的。

当然,相对比暗物质制造的时空虫洞来说,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技术的缺点也很明显。

它需要一个大质量的天体作为起始点,才能够对附近的时空引起共振,进而改变时空的曲率。

不仅如此,理论上来说它能够航行的距离也极为有限。

按照徐川的计算,它所能够提供的航行距离是该大质量天体的引力所能够影响的范围极限。

就拿太阳来说,如果能够以太阳为起始点,那么这项技术能够超光速航行的范围接近希尔球半径。

即太阳引力主导,在此范围内其他恒星引力影响可忽略的区域。

而太阳的希尔球半径约为1光年,也就是说,对于目前的人类来说,它最多提供一光年区域内的超光速航行。

至于超过这个距离后会发生什么,徐川也不知道。

不仅超光速航行的距离受限,这项技术还有不少其他的缺点。

比如超光速航行跳跃的路径受重力梯度约束。

这意味着它不仅需要恒星这类大质量天体作为节点,而且还需要避开行星的重力干扰。

比如在太阳系内航行,需要避开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类行星与大质量天体。

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它们会导致航线迂回且不稳定的同时跳跃速度远慢于其他超光速技术。

当然,不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