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超光速航行’与‘如何刹车’(求月票~)(4)

这是它的缺点,但恰好也可以转成优点!

即利用行星的重力井来对正在跳跃超光速航行过程中的飞船进行干扰,将其从宏观性的隧穿效应‘摘’出来。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超光速航行过程的飞船处于宏观性的隧穿效应,在跌落回正常形态的时候会因为引力、惯性等各种因素而直接损坏。

打个很简单的比喻,如果将超光速航行的过程看做是一辆正在高速路上以200码的速度行驶。

正常情况下你要停下来应该要‘踩刹车’让车速慢慢的降低,最终停止。

大质量天体引力效应会在希尔球半径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落,其过程就相当于踩刹车。

但如果你用行星来干扰这个过程,让其半路停止。这就相当于在高速路上直接装了一个‘破胎器’或者说放了一颗‘巨石’

当高速行驶的车辆从破胎器上压过去,或者是撞上这颗巨石的时候,结果必然是车毁人亡。

如何让超光速航行的飞行器能够半路刹车还不车毁人亡就是这项技术中的另一个核心关键点。

一开始的时候徐川想的是通过‘装甲’和‘缓冲’硬抗行星的干扰。

因为在脱离结构宏观性的隧穿效应的时候,飞船承受的压力比太平洋海底的压力更大。

因此船体结构需要极其坚固。即使是微小颗粒(如一毫克沙粒)以近光速撞击也会释放相当于7600万吨tnt的能量。

但很显然,单纯的‘装甲’和‘缓冲’结构对于超光速航行的飞船来说远远不够。

毕竟就算是飞船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飞船在脱离宏观性的隧穿效应的时候也会因为会超光速航行过程中积累的高能粒子(如宇宙射线)在减速时会剧烈释放。

其威力理论上来说远超人类制造过的最大威力的武器‘沙皇炸弹’。

这需要额外的防护体系,单纯的装甲根本就无法抵御如此巨大的能量冲击。

幸运的是,在这方面他也有研究。

早在可控核聚变技术完成的时候,他就提出过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理论。后续更是在星海研究院、海军装备处、楚江大学、华科院等研究单位的支持下有了一定的突破。

不过遗憾的是,突破的仅仅是磁极化子电磁护盾生成器。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技术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单纯的磁极化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