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卷 第1232章 收藏家王建都(2)

外地游客为主。

进去看一个是仿制品,看一个又是仿制品,都不够丢人的。

听何志仁说到青山博物馆展品花了一个多亿,还有三分之二的仿制品,宋思铭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博物馆看得就是一个真。

真搞得一大堆仿制品,自己人看看没事,外地游客看了,会极大地影响青山的对外形象。

“那能再追加一部分投资吗?”

宋思铭试探着问何志仁。

“追加倒是可以追加,具体追加多少呢?”

何志仁反问宋思铭。

这个问题,把宋思铭难住了。

追加五千万,好像解决不了问题。

追加一个亿,两个亿,三个亿,好像又太多了。

毕竟,整个运河景观带的总投资,才十个亿,一个博物馆,就扔进去半个运河景观带的投资,不现实。

“我记得咱们青山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收藏家,叫王建都。”

“都说他的家,就是一座博物馆。”

一直坐在旁边的孙启梅突然说道。

“王建都”

宋思铭也听说过王建都。

王建都年轻的时候,在京城做生意,攒下了不菲的身家,不到五十岁,便选择退休回到老家青山。

也正是从退休开始,王建都走上了收藏之路。

二十几年间,收集了多达数十万件藏品,瓷器,字画,古籍,家具,应有尽有,被评为江北收藏界的第一人。

但王建都的收藏并不对外开放,只有和王建都关系非常好的人,才有机会参观。

“孙主任的意思,是找王建都先生,借一些藏品,放在大运河博物馆,充充门面。”

宋思铭问孙启梅。

“就是这个意思。”

孙启梅说道:“先把门面充起来,后续再慢慢补充展品。”

“这个建议好。”

宋思铭眼前一亮。

但何志仁却是摇摇头,“可行性不高,当初,青山博物馆开馆前,有关部门也和王建都接触过,王建都的回复是,他的藏品概不外借。”

“这样啊!”

宋思铭刚刚燃起的希望,被瞬间浇灭。

“这个问题先不讨论了。”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