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 67 章 好亲事(3)

那时他随晏鸿之在江南,正巧是秋闱,闲着也是闲着,『裸』考了一次,谁知居然中了。

中也是中着玩。

十二岁就有正三品虚衔人,根本不需要举人身份,唯一用大概就是证明他是个读人。

进士?

晏鸿之就没强求过,爱考不考,反正起-点已经是大多数状元终点。

但要真考了,自有他好处。

进士是最正经出身,有了这层身份,士林便认可他是自家圈一员。

晏鸿之问:“真想考啊?”

“试试又何妨。”谢玄英打算考场九日游。

晏鸿之瞧了他一会儿,终是不忍:“罢了,住下吧。”

谢玄英立即叫柏木和松木理箱笼,他已经回禀过父母,连行李都带来了。

晏家也习以为常,学生跟着老师住是常态,晏家人口少,他以前住院还是空着,直接开库房找出一些应季摆设就好。

“东边屋,丹娘在用,就在自己院看吧。”晏鸿之说,“既然要考春闱,制义得好好写。明日我出两题,先找找手吧。”

谢玄英:“是。”

--

开库理屋动静太大,程丹若快也听说了。

她在:“那我明日还能去前院读吗?”

喜鹊愣了下:“这……老爷不曾派人来说。”

不说就是照旧。程丹若不再多想,继续抄,宋刻本文集不能给她,自己抄下来,以后归她所有。

闲来无事读两篇李白诗,多惬。

她抄得认真。

喜鹊无奈地退下了。

翌日上午,准时上课。

她先温习一遍昨日功课,反复背诵,确保等会儿能答得出来。若还有空,预习下今天要讲部分。

小半个时辰后,晏鸿之来了,随便考校两题,便:“《大学》基本讲完了,讲《中庸》前,《五经》里挑一个,咱们讲点有思。”

程丹若已经习惯这位老师随『性』,想想:“诗经。”

晏鸿之:“为何?”

也没什么特别原因,《诗经》流传广泛,容易背,她以前就看过。但这么回答肯不行,犹犹豫豫地说:“‘不学诗,无以言’?”

晏鸿之哑然失笑。

“罢了,《诗经》也好,这是为父本经。”

科举考四五经,但四是全考,五经是选其一。其中治《诗经》最多,《春秋》《礼记》少,晏鸿之治《诗经》中进士,是个猛人。

他叫墨点取来一本新刻印《诗经》,从第一篇《关雎》开始讲。

讲完,布置业,背诵默写。

再讲一段《中庸》。

程丹若:做笔记。

巳时出头(九点多钟),下人来报,说王尚来了,带着王五郎和王三娘。

晏鸿之眉『毛』挑起:“请。”

他:“练字,我去瞧瞧。”

程丹若点头。

约莫过了一刻钟,她听见脚步声,抬头看去,是谢玄英来了,手上拿着一篇墨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