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6章 华国科学家们智慧的闪光(求月票!)(4)

为它太先进了,先进到超出我们当下的认知,万一是我们所不知道的电子管类型,我们因为误判而导致浪费时间,那样就太糟糕了。

对我们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吴锡九补充道:“从现在来看,至少它不是我们所了解到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电子管。

另外一个方向是晶体管,从功耗来看它更像是晶体管。

像我1955年的时候还在阿美莉卡念书,我在学术期刊上看到的tradic计算机,就和这个类似,体积小、功耗低、运行电压低,且无需预热。

当然我说的体积小是和电子管计算机比起来,从过去要占整整一个仓库,缩小到一个房间。

包括tradic的内部电路图和这个也很像。”

tradic,transistorizedairbornedigitalcomputer,晶体管化机载数字计算机,由贝尔实验室为阿美莉卡空军开发的第一台全晶体管计算机,其开发始于1951年,并于1954年完成。

多说一句,这台设备虽然是给空军打造的,但它并没有被藏着掖着,1955年3月14日,贝尔实验室通过新闻发布正式宣布tradic为“第一台全晶体管计算机”,并配有照片,就是上图。

包括大众电子的1955年6月刊也报道了tradic,称其为“超级计算机”。

当时在麻省理工念书的吴锡九不知道tradic才不正常。

“但还是不符合常理,虽然晶体管能够进一步小型化,但小到这个程度,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晶体管于1947年由贝尔实验室发明,1950年代进入实用化阶段。

tradic计算机使用了约700个晶体管。

1958年,德州仪器和仙童半导体的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将多个晶体管集成到单一芯片上。

但哪怕是仙童的创始人罗伯特,他也只觉得未来能够集成数千个晶体管顶天了。

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能集成到纳米级。

更别说此时华国对晶体管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不稳定的毫米级。

“咳咳,抱歉,我说两句。”谢希德举手道:“我认为我们不能浪费时间,要勇于做出判断,咳咳。”

谢希德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也是复旦第一位女校长,常年从事表面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的理论研究,56年被借调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