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84章 重赏之下,方有勇夫(1)

“王总,这可能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

听到集团总裁提出如此雄伟的目标,星核芯片的首席科学家神情一振,随即凝重说道,“也需要几千上万亿真金白银的投入,或许万亿都还不够。”

边上的首席工程师附和道:“资金是一方面,更麻烦的是人才短缺。其实,国内并不缺乏培养半导体领域人才的土壤,只不过流失太多了。集团成立星核芯片以后,确实拉回了一部分人才,但这远远不够,远远不够。”

两人一唱一和,很有主人翁精神,很有忧患意识,也很体贴王总的样子。

然而王诩却听出了两人的言外之意。

他们是在列出困难吗?

不,他们一个是在换着花样要钱,一个是在换着花样要人。

俩老登都没有安什么“好”心!

王诩心里这么腹诽着,嘴上却说道:

“按照10年来设目标没问题,钱更不是问题。

这样,我给星核芯片批一个10年总共投入一万亿的投入额度,并且十年内,星核芯片的营收不用向集团缴纳。

至于人才问题,你们有钱了还怕招不到人?”

要钱的首席科学家一听这话,使劲往下压嘴角,却怎么也压不住。

憋得很是难受。

首席科学家却不太满足地说道:

“王总,有您的大力支持,我们星核芯片当然不会缺人才。

但是半导体行业的其它企业缺啊。

即便有了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的扶持,许多企业依然没有足够的资金用在研发和招揽人才上。

从待遇上讲,国内半导体企业和国外半导体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压根不在同一个层次。

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想要与湾积电和三星决战3nm以下,会很难实现。”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首席工程师的这番话乍一听屁股好像有些歪。

其它企业的心该由他这位星核芯片首席工程师来操吗?

但是从半导体行业与芯片产业链的角度出发进行整体性思考,首席工程师这么说其实很有道理。

其它且不论。

单单一个光刻机,就不是一家企业能够独立做出来的。

它必须由诸多家企业通力配合,你出某一个材料,他出某一项技术,再由我来总装。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