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之后呢?大秦的第三世、第四世皇帝又当如何?始皇帝陛下扫灭六国,一统宇内,功盖三皇五帝!”
“当今武帝陛下,若延续如今之势,其文治武功,也必将是光耀千古,彪炳史册!”
“有如此两位光芒万丈的祖先在前,后世之君主,哪怕本身亦是中上之资,励精图治,恐怕也难望其项背,其威望注定被先祖的光辉所掩盖!到那时”
冯去疾没有再说下去,但他那忧心忡忡的眼神,那沉重的语气,已经将他内心的恐惧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百年之后,商人集团手握天下大部分财富,势力盘根错节。
而传统的世家力量因历代皇帝的打压早已衰弱不堪,不再有能力,也不再有意愿去全力巩固皇权。
届时,皇权被架空,皇帝威信扫地,地方尾大不掉,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帝国,恐怕就要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了!
必须强调的是,冯去疾的这番忧虑,并非出于对赵凌个人能力的否定。
恰恰相反,在他内心深处,已然将赵凌视为一代不世出的圣君明主。
他相信,以赵凌的智慧与手腕,无论天下出现何种复杂的状况,其本人都应有能力妥善解决,驾驭这艘帝国巨轮驶过惊涛骇浪。
他所担忧的,是这艘被赵凌改造得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巨轮,其设计理念是否过于超前?
其运作系统是否过于精密复杂?
后世那些能力远逊于赵凌的继承者们,是否能够顺利接手,并同样娴熟地操控它?
他们能否镇得住那些在武帝时代被刻意培养起来,同时也被有效压制着的各方势力?
嬴政听着冯去疾这番鞭辟入里,直指核心的长篇大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
书房内只剩下那沉香燃烧时发出的细微噼啪声。冯去疾所言的弊端,他岂会不知?
商鞅的那套治国理念,早已如同基石般深深嵌入大秦的国体,也是他嬴政曾经坚信并强力推行过的。
平心而论,儿子赵凌如今的许多做法,确实是在与商君之法背道而驰,是在试图扭转一辆已经沿着既定轨道高速奔驰了百余年的战车!
这其中的风险,何其巨大?!
稍有不慎,便是车毁人亡的结局!
即便赵凌本人拥有高超绝伦的“御车之术”,能够险之又险地完成这个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