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监军明明知道钟会不可靠,军中也有很多人向他禀告钟会不可靠。
但他却当着钟会的面,让下官去送信,并且当众告知下官具体的出发时间。
卫监军才智过人,断然不可能是疏忽了,想来是有意为之。
石某担忧信件被钟会的亲信中途拦截,故而誊抄了一份,正反两手准备。
如今将副本送到大将军手中,不辱使命。
至于书信是否有误,这个在伐蜀之战结束后,大将军找当事人随意问询一句,就可以辨识真伪。
当然了,能将信送到也有侥幸的成分,下官赌了一把,而且赌对了。”
石守信耐心的跟司马昭解释了一番,避重就轻。
“你很好,不愧有好几人力荐你随军出征,你没有辜负他们的信任。”
司马昭满意的点点头,他现在已经搞清楚了状况。
军中诸将,把告密信,都送到了卫瓘这里,因为卫瓘是监军,还是“持节”,原则上,有最高处置权!
钟会与邓艾,都是“假节”,要低半个级别。
卫瓘无论是故意给钟会下套,还是让石守信当炮灰在前面探路,都是要试探出钟会的反意,究竟到了怎样的程度。
也就是试探钟会敢不敢派人拦截告密信!
而对于钟会而言,他的目的也很清楚,就是要弄明白军中诸将到底有没有打自己的小报告,谁打了小报告,以及那些小报告里面,具体说了些什么!
这样的话,钟会就知道麾下众将对他是什么态度了。有助于他接下来的行动,比如说提前判断出谁可以收买,谁在背后使坏,谁又是当面叫好,背地摸刀。
至于只抢信,不杀信使,就是为了让石守信背锅。失去信物的石守信,无论是逃亡,还是返回大营指证,又或者是空着手去长安,都是死路一条。
这一局,他就是被献祭的祭品!
钟会在看完信后,便会彻底销毁证据。无论司马昭事后怎么查,都是死无对证。
这个局,对于石守信来说就是死局,可他偏偏就能死中求活,如同泥鳅一般,从一条细缝中钻了出来!
钟会以为自己得手了。
卫瓘以为自己得手了。
军中诸将也以为自己得手了。
可是谁也没料到,本该在长安两眼一抹黑的司马昭,最后看到了书信。
石守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