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3章 这个成果,不能公开!(二合一)(4)

这个学生在说话时绝无虚情假意,况且这已经不是对方第一次做出类似的表态。

在1993年的时候,金陵大学第一个提出了博士毕业要发sci论文的硬性要求,随后其它学校也迅速跟进。

到了1996年这会,已经逐渐开始形成那么一股唯论文论的风气了。

当然,从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角度考虑,这不能说是个坏事。

但像是飞行器设计这种没那么容易产出论文的工程学科受到影响还是难免的。

而在这种背景下,常浩南能有这种觉悟,就更是显得十分难得了。

满意之余,杜义山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或许可以让这样有能力而且立场坚定的学生提前参与一些项目。

也算是给华夏航空工业注入一些难得的新鲜血液。

不过在那之前,还是得先让603所先验证一下常浩南这个模型的正确性。

否则说服力恐怕是不够。

想到这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串钥匙递给了旁边的夏天:

“小夏,你去我办公室拿几张软盘来,把电脑里面的工程文件拷贝进去,我明天要用。”

工程无小事,就算他已经身为院士,也得拿出足够的真凭实据才能让603所方面放心。

夏天的动作飞快,没用几分钟就拿着一个软盘盒回来,然后坐在电脑前面开始拷贝资料。

,但它的读写速度更低,一般是十几到二十kbs,而且还不稳定。

因此写满一张盘甚至需要个几分钟时间。

趁着这个功夫,杜义山走到旁边,看了看墙上挂着的日历:

“等我从镐京那边回来之后,咱们后天下午开个组会,大家这两天稍微准备一下。”

然后又转过头对着常浩南单独说道:

“另外小常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模拟应该是咱们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些方面,我这把年纪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你们年轻人,所以我想让你来给大家系统性地讲讲这方面的知识。”

杜义山这边刚说完,还没等常浩南反应过来,姚梦娜就接上了话:

“杜老师说得对,我之前也一直有这个想法,常师弟在计算机仿真方面的水平非常高,有时候三言两语的指导就能让人打开思路,要是专门给我们讲一次的话,大家的进步肯定会更大。”

虽然经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