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3章 市场换不来技术(二合一)(3)

沪飞和麦道的项目他之前没想过,也没必要想,因为再过几个月,波音并购麦道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项目搅黄,并且又让人销毁了已经送到华夏这边的md90相关技术资料。

意思非常明显,哪怕这个型号不要,也不可能让你华夏得到相关技术。

当然,波音玩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

他们先是在表面上表示“收购不影响干线项目的合作,只要沪飞愿意继续干,波音就会继续提供支持”。

但是转过头来,又宣布将在1999年底彻底关闭美国本土的麦道生产线,不再发展新的麦道家族飞机。。

这个举动直接导致全球民航业对md系列客机信心崩盘,哪怕沪飞把飞机造出来,也根本找不到客户。

如果靠补贴让国内航空公司内部消化,那造一架飞机就要赔进去将近一个亿。

于是“造不如买”的舆论再次占据上风,最后沪飞方面迫不得已主动叫停了项目。

而在合作持续的十年中,为了适应麦道所代表的美国体系,沪飞已经放弃了运10时期形成的标准和经验。

如今md90生产被叫停,美国体系也没适应过来。

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实际上,合作生产md90的干线飞机项目从一开始就走歪了。

航空制造业属于妥妥的技术密集工业,可以提供大量高收入的工作岗位,并且培养一批熟练的工人和工程师。

这些人才对于未来华夏自己的航空工业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从这个角度讲,给别人代工生产飞机并没有问题。

而且产的越多越好,最好把整个飞机都放到华夏生产。

然而md90项目中,代工生产只是一小部分,真正的重头在于有人想要让整个航空工业,至少是民用航空工业全方位与美国绑定。

这是不可能有好下场的。

哪怕真的建立起来了,也只不过是个一推就倒的花架子。

别说华夏了,就连作为美国铁杆小弟的日本,都在这条路上撞的头破血流。

每次只要有一点取得突破的迹象,就会遭到饱含父爱的全方位打压。

到了那个时候,要是你的整个行业体系都完全依赖对方,自然会毫无还手之力。

常浩南的想法是,长痛不如短痛,没必要像原来的时间线中那样,在纠结中拖到1999年。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