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7章 我们需要更好的飞机(二合一)(5)

尽管卢育英一时间想不明白为什么对方的态度突然变得明确起来,但这总归是好事。

“所以你们具体想要什么?”他用同样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问道:

“不仅这一次,之前贵国在进行超7项目谈判的时候,提出的要求也很模棱两可。”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但今天我可以明确地跟您透露,我们的要求分为两个部分。”

拉蒂夫的英语语速非常快,好在并没有南亚地区常见的重口音,卢育英能听懂个七七八八:

“一是在短期,最好是明年年底之前获得一种相比歼7p和幻影3性能更好的型号,只需要单纯采购,不涉及技术转让。”

“二是在最长5-8年时间内,得到一种综合性能和发展潜力不弱于幻影2000c、最好可以接近f16c水平的战斗机,要求我方的卡姆拉航空联合体参与研发过程,并且至少要负责飞机总装和中修保养的能力。”

“明年年底之前?”

听到这个时间节点的卢育英一愣,然后在心中盘算了一下。

如果能再注入一笔资金,提高一些工作效率的话,他手头的歼7f项目似乎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如果您认为歼7mg的性能仍然不足的话,我们目前有一种即将完成设计的歼7深度改进型号,通过把机头进气改为下颌进气,腾出了安装一部直径600mm雷达的能力。”

“即将完成设计那么进度方面能否赶得上?”

拉蒂夫显然也来了兴趣。

“我们采用了一种,呃特殊的设计方法,所以相对原型号的变化不大,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年初完成首飞没有问题,因为都是成熟的子系统,试飞进度也会很快。”

“那么机载武器系统呢,能否换装一台意大利或者法国制造的雷达?”

“唔”

卢育英犹豫了一下:

“如果是单纯采购,不涉及共同研发的话,因为先期的投入都是我方承担,所以贸然更换新的机载设备无论是时间还是资金成本都会比较大。”

“而且少将先生可以放心,我们华夏生产的航电设备同样可以兼容意大利生产的阿斯派德空空导弹。”

这个解释算是半真半假。

在歼7改进型上面对国产化率咬的这么紧,经济账确实是一方面。

作为一款轻型战斗机,歼7的价格没办法定得很高,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