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86章 歼7,超进化!(二合一)(4)

产任务,而648所也可以借着这个项目锻炼一下团队。

在这个军工行业最艰难的时刻,只有想办法活下来,才有可能坚持到看见曙光的那天。

“没问题,我这就带伱去,条件绝对不比601那边差。”

卢育英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然后示意司机朝着旁边的一条小路开去。

晚宴就在611的招待所里面举办。

规模不大,至少比不上那次霹雳11成功试射之后。

毕竟那次属于庆功性质。

毫不意外地,在宴会开始之后没多长时间,卢育英把常浩南介绍给所有人认识之后,现场的话题就逐渐转向了飞机设计上。

“常同志,我们昨天已经看到刚刚从盛京运过来的涡喷14b发动机了,你能和我们讲一下在进气道匹配上,它和老型号有什么区别么?”

开口的是一名来自黎阳厂的工程师。

之前在624所做高空台测试的时候,他还和常浩南有过一面之缘。

作为歼7f研发的参与者和出资人之一,黎阳方面最初自然是希望能将自家的涡喷13fii发动机作为动力。

但是亲眼见识过涡喷14地面测试之后,他们立即意识到,那是一种能让飞机性能实现飞跃的新型号。

但认清现实归认清现实,不甘心多少还是有一点的。

“主要还是在跨音速范围内,进气道的溢流阻力上面。”

常浩南放下手中的杯子,向对方解释道: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最终定型的涡喷14发动机增压比达到了18.6,基本已经处在小于15的典型涡喷和大于20的典型涡扇发动机之间。”

“由于涡喷14最初确定的主要装机对象是高空高速取向的歼8c,所以又用提高涡轮前温度和重新设计加力燃烧室的方式提高了喷流速度,以维持其两倍音速以上工况的性能,代价是在使用了大量新材料的情况下,寿命相比老型号几乎没有提高。”

“但歼7f飞机的设计最高时速也只有大概2.1马赫左右,设想作战状态下,速度大多处在亚音速到跨音速区间,过高的喷流速度对于我们这个型号来说毫无意义,因此我特地要求606所在设计涡喷14b的时候,降低了涡轮前温度和喷流速度,换取更长的寿命、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更低的油耗。”

“但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原来的进气道是我根据涡喷13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