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31章 拯救华夏的机械制造业(3)

一些年间,逐渐流落出去的。

当然宣称的理由肯定是保管不善遗失。

由于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这十几年间极度频繁的机构调整变动,损失一些资料属于连追责都很难进行的事情。

颜永年用看难兄难弟的眼神瞄了一眼常浩南:

“总之,那次之后,我就借着科研之类的名义,把能转移的部分都转移到青华大学保存起来了,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带着课题组加入这个项目,哪怕打下手都行。”

“重型模锻压机,是沈老,还有曹春晓我们几个人心里头一直都放不下的东西,现在沈老年纪大了,老曹人在洪都,也就我还能帮他们实现这个念想了”

后者当然不可能放弃这么一个重要的生力军,而且他也不是机械工业部一系出身,无需过于顾虑拉帮结派的问题,因此直接顺势回答道:

“放心,只要这个模锻压机项目能重新启动,您和您的课题组绝对会在里面担任重要角色。”

常浩南后面光是要深度参与的大项目就有十号工程、涡扇10发动机和重型模锻压机,无论是出于培养技术力量的角度,还是出于他自己分身乏术的角度,都不可能完全一肩挑。

“还是要先立项啊”

颜永年说着放下手中的杯子,显然对于过去的事情还难以释怀,

“很多时候,来自内部的阻力,比技术上面临的困难还要大好在你们科工委的情况应该要好上不少。”

作为科工委系统出身的一员,常浩南面对这样的评价自然不好直接回应,只能不置可否地回答道:

“以后这种涉及大型装备的项目会越来越多,也不可能一直缩在科工委系统下面,有些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该面对的问题总归还是要面对”

“所以趁着这个机会,我考虑还是要把机械工业部的一些力量纳入到项目里面来。”

目前常浩南接触过的所有人,对于科工委的信心都是比较足的。

主要是国防科工委的前身是周公、聂帅、贺帅几位老同志牵头搞出来的,属实根正苗红,值得信赖。

但无论如何,科工委毕竟挂着军字头,尤其在军队一律不得经商之后,很多事情都不方便直接出面,没办法包打一切。

还是需要一个地方性质的机构。

然而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受到在90年代末愈发甚嚣尘上的“传统产业夕阳论”以及“国退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