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609章 这位常院士未免太过激进了(2)

地与常浩南握手。

随即侧身介绍:“这位就是长光集团的张汝宁张研究员,arf系列光刻机物镜系统的研发负责人。”

“张研究员,欢迎!”常浩南伸出手,“久仰大名,我是常浩南。”

张汝宁把手提箱换到左手,然后才伸出右手相握:

“常院士客气了,久仰大名这话,应该我来说才对。”

说话间,一众随行人员也陆续下车,分列在略靠后几步的位置。

三人一边寒暄,一边进门乘上电梯,来到了位于顶层的会议室。

坐定之后,张汝宁没有任何多余的客套,直入主题。

“常院士,吴院士之前转达了您的需求。”他拍了拍手中的合金箱,发出沉闷的声响,“这次,我把压箱底的东西带来了。”

他说着向身后示意了一下,助手见状立即上前,将一柄钥匙交到张汝宁手中。

“咔哒”一声,金属箱打开。

里面是几块用防震材料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硬盘。

以及一个厚厚的、封面印着“绝密”字样的文件袋。

“这是我们长光为下一代国产arf浸没式光刻机‘arf-1800’项目准备的几种核心折反式物镜组设计方案。”

张汝宁的语气带着淡淡的自豪,同时还有几分庄重。

坐在常浩南另一边的吴明翰适时开口道:

“虽然目前还处于方案论证阶段,尚未最终确定采用哪种设计路线,但毫不夸张地说老张的方案,就代表了国内光刻物镜设计的最顶尖水平。”

张汝宁闻言笑了笑。

但这一次却并未出言自谦。

而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常院士,如果不是火炬实验室的名头,加上您亲自开口,那这些东西,是绝对不可能带出长光大门的。”

在这种场合下,需要对自己的成果表现出一些自信。

再者,过分的谦虚,也是对其它项目参与者的不尊重。

紧接着,他的语气又恢复严肃:“另外,虽然是带出来了,但根据规定,不能复制,不能拍照,演示交流结束后,我必须原样带回。”

大家都是体制内的技术人员,自然知道规矩。

常浩南也看得出对方的重视程度已经拉满,也赶紧配合地接了一句:

“我代表火炬实验室,对张研究员,以及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