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80章 突飞猛进的项目进展(3)

指尖划过图上一个关键点:

“加速过程中迭加一个谐振腔结构不,不用额外添加!晶尘立方周围的约束网格稍作调整,本身就是天然的谐振腔。”

“目标是——让高速环流电子束在谐振中激发强横的切连科夫辐射,直接泵浦出我们需要的高强度、定向emp脉冲包!”

周围的工程师面面相觑。

聚变能量转化为电磁冲击的标准做法是各种“靶材”和“转换板”。

直接利用聚变产物本身进行磁约束加速和辐射?

这想法过于大胆,也过于精巧。

胡教授却是材料物理的行家,瞬间捕捉到核心:

“你是说,利用高能电子束的磁场同步辐射形成直接‘激发’,而不是层层‘转换’?”

他眼神骤然明亮:

“能量路径缩短效率有理论支撑!”

接下来三天,超净实验室陷入另一种疯狂的寂静。

磁场参数被大幅修改,约束网格的拓扑结构被洛珞亲自调整了十七次。

每一次细微改动都伴随着复杂的预演计算和风险。

胡教授熬红了眼,带着团队死磕谐振腔微调与磁场梯度的精确耦合。

终于,在一次微毫秒级谐振点被精确捕捉后,伴随着屏蔽室内部一阵奇异的、低沉而尖锐的嗡鸣,监控屏幕上的绿色光柱像被无形之手猛然拽起!

emp转化率:37.6%!

数据定格。

实验室里没有欢呼,只有一片倒吸冷气后的绝对死寂。

所有人都盯着那个数字,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胡教授踉跄一步,扶住控制台,脸上肌肉抽动,最终化作一个难以置信的、混杂着狂喜与疲惫的怪异表情。

这不仅仅是达标,是远超预期!

与此同时,在隔壁的精密加工与信息控制区域,另一场战役正陷入僵局。

负责人李工的头发仿佛一夜间又白了几根。

巨大的三维投影上,模拟的亚毫米级网状通道里,代表纳米机器人的银色光点如同无头苍蝇,在复杂的拓扑结构中碰撞、堆积、形成拥堵的死结。

理想中的“十亿大军”整齐划一、如臂使指的景象丝毫没有出现,只有一片混乱的银沙。

“集群协同算法第42版,还是失败。”

李工声音干涩: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