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11章 提前十年问世的《流浪地球》(2)

慈欣连忙点头,推了推眼镜:

“温总,感谢信任,能参与这个项目是我的荣幸,流浪地球的改编难点在于尺度的平衡,书中‘历史片段’的叙事方式在电影里需要具象为人物故事线。”

“而且,要将那些冰冷的物理法则和社会学推演,转化为能打动普通观众的戏剧冲突和情感共鸣。”

是的,这正是这次拾光的核心项目,洛珞都对其寄予厚望的3d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其实早在拾光映画成立之初,洛珞便把已经问世的那些具有改编价值的版权搜罗了一遍,这几年更是几乎全盘买了回来,流浪地球正是其中之一。

此次就由拾光的编剧们,联合原作者刘慈欣共同改编电影剧本。

作为当年被誉为推开国产科幻大门的著作,洛珞对于电影的剧情到现在还仍记得比较清晰。

不过他也没有再把编剧的活揽到自己身上。

现在的他也不再是两三年前大把空闲时间,写剧本,拍戏,演戏,啥都不耽误的他了。

单单是在白夜拍摄期间,他就离组去了时光科技一次,去了趟长五的研发基地,还回了趟水木。

虽然有时候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像是句空话,但洛珞确实不打算把时间再浪费到绞尽脑汁写剧本上面,也该给编辑部的编剧们找点事情做。

再加上,他也想看看,在不同编剧加上刘慈欣的手上,这部电影剧本会不会有些其他的火花碰撞出来。

“这正是我们需要群策群力的地方。”

洛珞接过话题,神态沉稳,仿佛这史诗级的挑战只是日常。

“大刘老师提的很好,我们需要塑造几个核心角色作为观众情感的锚点,比如”

洛珞翻开策划书内页,上面已有初步的设想,有些正是他的思路:

刘培强: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到在空间站服役多年、肩负使命却饱含愧疚的中年父亲。

他是“领航员”空间站的象征,是连接地球与方舟的纽带,他的选择,关乎全局的成败。

这个角色需要体现理想主义、牺牲精神和深沉的父爱。

韩子昂:一个经历过黄金时代繁华、又在地球停转后的冰封末日挣扎求生的“老冰棍”。

他身上浓缩着旧时代的记忆和新时代的坚韧,是末世下普通人的脊梁,可以担任叙事者,带着观众经历地下城的变迁。

韩朵朵:韩子昂领养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