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放大细节,比如作者写老木匠用稻草缠腊梅枝,我们就画老木匠布满老茧的手握着稻草,芽苞在稻草间露出嫩黄,用视觉冲击力吸引更多读者点击。”
苏木看着群里的响应,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他想起大学时,卓君总在宿舍里熬夜写代码,屏幕亮到凌晨,说“算法再厉害,也抵不过人心的温度”,如今这句话竟成了应对“速阅”的关键。
他拨通卓君的电话,听筒里传来孩子的笑声和键盘敲击声。
卓君去年从互联网大厂辞职,回老家陪父母,顺便做些远程技术咨询,日子过得比以前悠闲。
“报告看了?”卓君的声音带着笑意,背景里还能听到他闺女喊“爸爸,我要吃腊梅饼干”。
“速阅的算法框架是抄的三年前的开源项目,只改了表面参数,比如把点击量权重从60%调到70%,本质上没什么创新。我已经把漏洞整理成文档,标注了他们抓取其他平台内容的代码片段,你们要是起诉,随时能拿去用。”
“对了,我闺女说喜欢你上次寄的腊梅书签,非要让我问你,什么时候再寄点乌镇的桂花糕,说比老家的点心好吃。”
“下周就给你寄,”苏木笑着说,满是感激,“这次还得麻烦你,帮咱们技术部优化下用户画像系统。别只看点击量停留时长这些表面数据,多关注用户停留超过30秒的段落用户用荧光笔批注过的细节描写用户分享时写的走心评论这些深度互动数据。”
“帮编辑更好地发现有潜力的作品,比如有的用户会在主角煮年糕汤的段落批注想起奶奶煮的年糕,这种内容就该重点推荐。”
“没问题,”卓君爽快答应,“我这两天整理下方案,写个数据分析模型,争取周末前发给赵宇。对了,要是速阅后续搞小动作,比如雇水军给你们刷差评、恶意举报作品,随时找我,我帮你们做反作弊系统,识别异常ip地址和刷评话术,保证让他们无处遁形。”
挂了电话,苏木起身去院子里透气。
夜色中的乌镇格外安静,只有巷口茶馆还亮着暖黄的灯,偶尔传来几声犬吠。
徐佳莹正坐在廊下,借着灯笼的光缝补苏锦的毛衣。
那是件淡粉色的毛衣,苏锦去年冬天穿的时候勾破了袖口,徐佳莹一直没舍得扔,说“补补还能穿”。
她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毛线间,针脚细密,指尖偶尔碰到灯笼的暖光,泛着柔和的光晕。
“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