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七百七十二章 苏绣(2)

子刻出来的。”

徐佳莹闻言,心里一暖,轻声说道:“李奶奶好,我常听姨婆提起您,说您的苏绣手艺无人能及。上次在杭州参加文化论坛,还听专家说起您修复清代苏绣的事,没想到今天能亲眼见到您。”

“都是老手艺了,不值一提。”李绣娘摆摆手,目光转向苏木,语气带着几分赞许,“你就是苏木吧?上次张阿婆托人送来的那幅猫戏图,已经修好了。”

“那绣品年代久了,绣线松脱得厉害,白猫的一只耳朵都快掉下来了,我找了好几家丝线铺,才凑到颜色、粗细都相近的真丝线,花了一个多月才修补好。”

她转身走进里屋,很快捧着一个精致的梨花木盒出来,木盒上刻着缠枝莲纹样,边角包着铜片,显得格外古朴。

打开盒子,一幅苏绣猫戏图映入眼帘。

雪白的绸缎上,一只白猫正弓着身子,前爪微微抬起,似乎准备扑向空中的蝴蝶。猫的毛发用了虚实针和滚针绣,蓬松柔软,针脚细如发丝,连猫爪上的肉垫都绣得栩栩如生。

蝴蝶的翅膀用了打籽绣和盘金绣,每一颗“籽”都圆润饱满,翅膀边缘还绣了细细的金线,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这是”徐佳莹惊讶地捂住嘴,眼泪瞬间涌上眼眶。

这幅猫戏图,是母亲留给她最珍贵的遗物。

小时候,母亲总抱着她坐在窗边,指着绣品上的白猫说:“你看这只小猫,多像你,调皮又可爱,每次跟你舅舅家的小狗玩,都像这样弓着身子。”

后来搬家时,绣品被不慎压在箱底,等她发现时,边缘的绣线已经松脱,白猫的一只耳朵甚至快掉下来了。

她心疼得整夜难眠,拿着绣品跑了好几家绣坊,都没人敢接手修复,说年代太久,丝线脆弱,怕修补时损坏原作品。

无奈之下,她只能小心翼翼地把绣品收在衣柜深处,偶尔拿出来看看,没想到苏木竟然悄悄记在了心里。

李绣娘轻轻抚摸着绣品,语气带着几分感慨:“这幅绣品的针法很细腻,是你母亲年轻时绣的吧?平针绣打底,盘金绣勾边,还用到了难度很高的虚实针,能看出当时下了不少功夫。你看这里,”

她指着白猫的眼睛,“用了施针绣,让猫的眼睛显得格外灵动,就像真的一样。我修复的时候,特意避开了原有的针脚,先用细针把松脱的丝线固定好,再用同色丝线一点点填补,尽量保留作品的原汁原味。”

她拿起绣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