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百一十八章 工作室成立(2)

法,用苏州话讲解“经线要直,纬线要匀”。

制香区,赵姨带着大家揉香团,手把手教他们“三揉三醒”的技巧。

小厨房里,李奶奶的土灶前围满了人,大家跟着她学做定胜糕,笑声不断。

交流区,江源正在给客人讲解江南工艺十二时辰的创作理念,林晓雨则播放着“老宅变身记”的短视频,引来阵阵赞叹。

徐佳莹穿着那件融合了苏绣、缂丝的新中式衣衫,用流利的苏州话给客人介绍工作室:“欢迎大家来江南匠心坊!这里有苏绣、缂丝、制香、苏式点心,大家可以随便体验,有不懂的地方,随时问我们的手艺人。”

一位来旅游的阿姨好奇地问:“小姑娘,你不是苏州人吧?苏州话说得这么好!”

徐佳莹笑着回答:“我是来苏州学习的,跟着姨婆、李阿婆他们学苏州话,学传统工艺,现在已经把这里当成家了。”

傍晚时分,开业活动接近尾声。送走最后一批客人,众人坐在院子里,喝着碧螺春,吃着定胜糕,用苏州话聊着今天的趣事。

“今天来了五十多个人,好多人都报名了下个月的体验课。”苏木笑着说,手里拿着报名名单。

江源则说:“有几位高校老师想和咱们合作,开设传统工艺选修课,让学生来工作室实习。”

赵姨也开心地补充:“有个做文创的老板,想和咱们合作开发香丸、绣品,把传统工艺做成文创产品。”

徐佳莹看着眼前的众人,又看了看“江南匠心坊”的牌匾,忽然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室,更是一个承载着梦想与传承的港湾。

在这里,老手艺得以延续,新文化得以碰撞,年轻人得以成长。

未来还有很多挑战,要设计更多优质的体验课程,要邀请更多手艺人加入,要把江南传统工艺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但她并不畏惧。

因为她身边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有无数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支持着她。

月光渐渐爬上门楣,照亮了“江南匠心坊”的牌匾。

阿二蹲在徐佳莹脚边,尾巴轻轻摇晃着,远处的评弹声依旧婉转,苏州话的唱词里满是江南的柔情,院子里的桂花树上,花苞已经悄悄鼓起,等待着绽放的时刻。

徐佳莹拿起绣花针,坐在院中的石桌旁,继续绣那个未完成的腊梅香囊。

她要把这个香囊送给苏锦,告诉她,在苏州,有一座“江南匠心坊”,正带着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