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线,设计了“参观动线”“体验动线”“服务动线”三条独立又关联的路线,避免客人拥挤。
张萌则确定了文创产品的三大系列,“兰草缂丝系列”(项圈、书签、抱枕)、“双花香丸系列”(香丸、香囊、香插)、“苏点纹样系列”(包装、贴纸、笔记本)。
为了让设计更贴合传统工艺,周慧提议带领团队去拜访沈师傅的缂丝坊、赵姨的制香工作室,近距离观察工艺细节。
在缂丝坊,林杉用微距镜头拍下梭子穿梭经线的瞬间,打算用在宣传海报上,陈曦则测量了织机的尺寸,规划手工体验区的织机摆放位置。
张萌则收集了缂丝的边角料,研究如何拼接成文创产品的面料。
“这些边角料的颜色和纹理都很特别,我们可以做成小型的缂丝绣片,搭配在笔记本或书签上,既不浪费,又能展示工艺。”张萌说。
在赵姨的制香工作室,团队成员亲手体验了研磨香粉、揉制香丸的过程。
林杉发现赵姨的研钵上有自然形成的纹路,立刻拍下照片:“这个纹路太有质感了,可以作为香丸包装的底纹,比人工设计的更有温度。”
陈曦则注意到制香过程需要安静的环境,提议将制香体验区设在后院的厢房,远离咖啡区的喧闹:“这样既能保证制香的氛围,又能让客人在体验时感受到庭院的安静。”
从手艺人工作室回来后,设计团队立刻投入到样品制作中。
他们在老宅的中院主厅搭起临时工作台,徐佳莹带来了苏绣丝线和绣绷,沈师傅送来缂丝边角料,赵姨提供了香粉和模具,众人分工合作,开始制作第一批融合传统工艺的现代设计样品。
张萌负责制作缂丝书签。
她将缂丝边角料剪成10厘米15厘米的长方形,用缝纫机锁边,再在边缘绣上简单的雏菊图案,最后穿上棉绳,一个精致的缂丝书签就完成了。
“你们看,这样既保留了缂丝的质感,又简化了工艺,适合批量生产。”张萌举起书签,阳光透过缂丝面料,花纹显得格外灵动。
林杉则设计了香丸的包装。他用米白色的卡纸做包装盒,正面印上赵姨研钵的纹路,中间用烫金工艺印上“双花合香”四个字,背面则印上香方和制香步骤。
“这样客人打开包装,不仅能看到香丸,还能了解背后的故事,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林杉将包装好的香丸递给赵姨,赵姨接过看了又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