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师傅负责指导竹编的制作工艺,徐佳莹则负责设计和配色,团队的其他成员则负责市场调研和成本核算。
在苏式灯彩作坊,他们与陈师傅合作开发“园林雅韵”系列的宫灯。
徐佳莹根据苏州园林的窗格、漏景等元素,设计了宫灯的造型,陈师傅则负责灯彩的制作,将传统的扎架、糊纸工艺与现代的led灯光相结合,让宫灯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更加节能环保。
在缂丝坊,沈师傅也加入了“苏州记忆”文创项目。
他们一起设计“工艺传承”系列的缂丝笔记本,封面用缂丝工艺绣了苏州的标志性建筑。
拙政园、虎丘塔等,内页则用竹纤维纸制作,既美观又实用。
沈师傅还特意改进了缂丝工艺,让笔记本封面的缂丝图案更加小巧精致,成本也有所降低,更适合大众消费。
项目研发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竹编收纳盒的生产效率太低,周师傅一个人一天只能做两个,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
苏式宫灯的成本过高,市场定价难以把握;缂丝笔记本的图案设计过于复杂,年轻消费者可能不喜欢。
面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一起开会讨论,寻找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竹编收纳盒的生产效率问题,他们邀请周师傅培训了几位“工艺青苗计划”的学员,让学员们参与竹编的制作,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让学员们得到了锻炼。
为了降低苏式宫灯的成本,他们优化了灯彩的制作工艺,用更轻便、更便宜的材料替代部分传统材料,同时简化了部分装饰细节。
为了让缂丝笔记本更受年轻人喜欢,他们邀请了几位年轻设计师加入,对图案进行了简化和创新,加入了一些时尚元素。
王丽作为项目的投资人,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对接了多家文创销售渠道。
包括线上的电商平台和线下的文创商店、书店等。
她还组织团队成员参加了苏州的文创展会,展示“苏州记忆”系列的样品,收集市场反馈。
邢梦洁则负责项目的宣传推广,她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和宠物博主资源,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苏州记忆”文创项目的研发日常。
从周师傅劈竹的专注、陈师傅扎灯架的细致,到徐佳莹修改设计稿的认真,每一个画面都真实而动人。
她还策划了“跟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