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木材的纹理和力学原理,让结构本身变得牢固耐用。”
张师傅说,“好的榫卯结构,能历经百年而不松动,这是现代工艺比不了的。”
赵磊拿着尺子,仔细测量着榫头和榫眼的尺寸,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种结构太神奇了,如果能把榫卯结构运用到家具设计中,既环保又耐用,肯定能受到消费者喜欢。”
“不过榫卯结构对尺寸的要求太精准了,差一丝一毫都拼不上,批量生产的时候,如何保证尺寸的一致性,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拜访做油纸伞的刘师傅时,刘师傅的一句话让大家深受启发。“油纸伞不仅是遮雨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刘师傅一边给伞面刷桐油,一边说,“以前的伞面会画山水、花鸟,图案复杂,制作周期长,价格也贵,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喜欢这么复杂的图案,也没那么多时间等待。”
“咱们可以把传统纹样简化,或者结合现代元素,比如卡通形象、简约几何图案,让油纸伞既好看又实用,还能成为年轻人喜欢的装饰品。”
周慧深有感触地说:“刘师傅说得太对了!传统工艺的传承不是墨守成规,不是把老物件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而是要在保留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贴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喜好。”
“咱们的‘苏州记忆’系列,就是要做‘有温度、有故事、有颜值、有用途’的产品,让年轻人愿意买、愿意用、愿意分享,才能真正让传统工艺活起来。”
经过一周的深度探访,联合团队对苏州的传统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设计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他们回到“古艺新境”,正式进入产品研发阶段。
“古艺新境”特意开辟了一个专门的设计工作室,位于中院的西侧,房间宽敞明亮,窗外就是庭院里的玉兰树。
工作室里摆放着从各个手艺人那里收集来的工具、材料和半成品。
竹丝、丝线、木材、蓝印花布面料,墙上贴满了传统纹样的打印稿、产品设计草图和工艺流程图,浓郁的创作氛围让人一进来就忍不住投入其中。
团队的第一个研发目标,是打造“工艺融合”系列产品,将两种或多种传统工艺有机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独特产品。
在第一次研发会议上,林梦柔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咱们可以把缂丝和竹编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