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失传,现在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喜欢缂丝产品,还有很多年轻人来学缂丝,我就放心了。希望缂丝工艺能在年轻人的手中,一直传承下去。”
中午,工作室为嘉宾和观众准备了茶点,有李奶奶做的定胜糕、桂花糕,赵姨做的香丸,还有明前碧螺春。
大家坐在小院落里,一边喝茶吃点心,一边交流参观感受,气氛十分热烈。
下午,展览继续进行,越来越多的游客被工作室的氛围和展品吸引,纷纷走进来参观体验。
截至当天下午五点,共有超过500名观众参观了展览,近200人参加了互动体验活动,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了3万元,取得了圆满成功。
展览结束后,团队成员和学员们一起收拾场地,虽然很累,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太好了!开幕展览圆满成功!”邢梦洁累得坐在椅子上,却依旧难掩兴奋。
王丽看着销售数据,满意地说:“销售额这么好,说明大家很认可我们的产品。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努力,把工作室运营好,让‘苏州记忆’越来越火。”
周慧说:“今天的展览让我看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和市场潜力。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深耕产品研发,同时也要优化体验服务,让更多人爱上苏州传统工艺。”
徐佳莹看着收拾场地的学员们,眼神里满是欣慰。
这些年轻人大多是二十出头的年纪,脸上还带着青涩,却已经能熟练地整理展品、引导游客、讲解工艺。
有几位学员的手指上还留着练习竹编、苏绣时磨出的薄茧,那是匠心初成的印记。
“今天最让我感动的是,很多年轻人不仅喜欢我们的产品,还主动询问如何加入‘工艺青苗计划’,想学习传统工艺。”
她拿起桌上一块学员刚编好的竹编小挂件,纹路虽不及周师傅的规整,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这说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传统工艺的传承有了新的希望。”
苏木点点头,走到“非遗匠人馆”的墙边,看着墙上手艺人的照片和故事介绍。
照片里,沈师傅在缂丝织机前专注地穿梭梭子,周师傅手把手教学员劈竹丝,吴匠人在蓝印花布染缸前搅拌染料,每一张脸都写满了对工艺的坚守。
“接下来,我们要扩大‘工艺青苗计划’的规模,邀请更多手艺人担任讲师,开设更多工艺课程。”他转头对众人说。
“之前只有竹编、苏绣、缂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