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愿辅之以制(2)

“但这是我该走的路。”朱标目光坚定,“我既是储君,不能永远寄人檐下。”

同日,王府书房。

朱瀚披着羊皮斗篷倚窗而立,窗外积雪未消,窗内火炉正旺,黄祁一边烹茶,一边听杜世清低声道:

“王爷,属下打听到,太子确有意设策士台,选贤纳谏,亲自制定授业与升迁之法。”

朱瀚未语,只目光微沉。

杜世清继续道:“太子之意不难猜——他要自立幕僚班底,自筑东宫之梁,不再依附朝中既有体系。”

黄祁皱眉:“这恐怕会引起部分老臣不安。”

朱瀚轻轻抬手,止住两人议论,缓缓道:“这是他早晚要做的事。也是我希望他能做的事。”

杜世清一怔。

“辅之者,终不能为其身替代。”

朱瀚语气低缓,却清晰如刀,“今日他敢立台,敢引才,敢选人,那才是真正踏上登基之途。”

黄祁道:“王爷的意思是”

“我们不动。”朱瀚转身,面上带着淡笑,“只需静观,看他能吸引多少真才实学之士,看他如何立规矩,立门槛,立声誉。”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窗外那一丛初雪梅:

“若策士台能成,东宫之名,不再是储君之名,而是治世之名。”

三日后,东宫正式发榜:

“凡文采可议、律令明达、兵道有识者,皆可投策东宫‘策士台’,一月为期,择贤录用。策题三道,试心一篇。”

京师震动。

一时之间,士林士子奔走相告,翰林学士亦纷纷私遣门人前往。

甚至有早年辞官在乡的清流旧臣,亦暗自入京,欲观此策之实。

与此同时,朝中诸王亦有所动作。

燕王朱棣听闻消息后,在北镇府中冷笑:

“他倒真敢开门收人,这策士台若设成,那便是文臣心向东宫之始。”

幕僚宋礼却缓声言道:“殿下何妨再观,此局虽巧,若无真正才士、若无成效,亦不过纸上空谈。况且,如此大张旗鼓,难免落人话柄。”

朱棣目光幽深,缓缓合上手中竹简:“若东宫收才不慎,便是东宫自污;若收得人中龙凤,那我才真该小心了。”

东宫问策阁。

朱标手捧一封封策案,日夜未歇,顾清萍亦在旁翻阅。

两人时而对看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