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那些腐儒,儒家之中的进步儒者也同样对引经决狱之事颇有微词,如马融、郑玄等人,他们不仅为大杜律和小杜律作章句解释,甚至主动提出应该将如今日益成熟完备的律法体系重新搬上舞台。
这就令儒家与法家的关系变得更为微妙,古文学派尚且有一众进步儒者思想开明,尽管内部对于法家的态度也并非一致,却终归受到了两代古文学派领袖马融和郑玄的影响,总体较为开明,毫不介意付出一部分代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击今文学派。
只要你干今文学派,我们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然而今文学派对于律法断狱取代引经决狱这件事,却是几乎全体持反对态度,甚至对古文学派多加鄙薄。
你们了不起,你们清高!
反正你们古文学派的左氏春秋本来就没有参与引经决狱的资格,可我们今文学派有啊!
而袁隗的想法也是如此,你们不帮我,行!
我汝南袁氏世传孟氏易,纵容法家又不损害我的利益,可你们呢?
难道你们能容许法家那帮臭要饭的在你们的地盘上争权夺利?
袁隗虽然一时大意,但终归是在庙堂上纵横多年的政客,如果事情能够按照他的计划进展下去,那郭图说不得真要因为这法家士人的身份而吃亏。
可千算万算,没想到韩馥狗嘴里竟突然蹦出一句“子夏氏之贱儒”。
这句话是出自非十二子中“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是辱骂子夏氏一脉的儒生整天穿得人模狗样一副高冷死装样。
韩馥以此句辱骂郭图,是因为子夏虽是“孔门十哲”与“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但却在法家具备着几乎如同开山鼻祖一般的地位。
子夏建立的西河学派教出了包括道家、墨家、法家等无数儒家叛徒在内的著名士人,其中以子夏弟子曾申的弟子李悝、吴起为最。
李悝、吴起作为子夏的再传弟子,前者是法家真正的创始人,后者则是兼修法学与兵学,二人都曾以变法著称。
而还有一个叫公孙鞅的,也是通过研习李悝的法经,这才踏上了法家的道路。
如此一看,似乎子夏当真应该被骂一句贱儒,但子夏还有两位亲传弟子却是将他在儒家的地位稳固住了。
一个叫公羊高,一个叫毂梁赤。
没错,就是最开始将公羊春秋与穀梁春秋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传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