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刘宠即便再蠢也意识到问题了。
而算上今日的这一次,那便是第九次,亦是九辞!
“九”虽然只是一个概念上的虚指,但作为数之极,诸侯王连续九次拒绝朝见天子必然会在外界引起巨大的舆论。
尤其是天子时常召见封国在徐州、冀州、益州等地的诸侯王朝见,这些人都不辞辛劳来回二千余里应召朝见,对比之下唯他屡召不至,更显得他这位陈王对天子不恭了。
当然,距离京畿二千里之遥的诸侯王本是无需每有祭典都亲赴雒阳朝见并参与祭典的,但天子下诏请他们入京,谁又敢拒绝呢?
刘宠本想以此为由,串联各地诸侯王起兵,共举大事!
各地诸侯王收到书信后,也尽皆义愤填膺,怒而将书信交给了自家国相,请求代为转呈天子,并对天起誓表达对天子的忠诚。
甚至还有几位激进的诸侯王,直接当着国相的面召见了为刘宠送信的使者,亲手将使者砍杀,抛弃了作为诸侯王的体面,血溅王袍!
妈的,就为了这种事反叛?
得多想不开啊!
这些养尊处优的诸侯王们哪里有刘宠这般野心,更没有这般能力。
当皇帝有个鸟的好,每日都得批复奏疏,入几个美人都得被士人追在屁股后面骂荒淫无道,睡个懒觉都得被指责怠忽荒政,哪怕是召见乐师听个小曲,都要被骂不务正业。
况且他们虽是诸侯王,但实际权力远不如国相。
虽说整日锦衣玉食,但也算不得有多阔绰,哪来的钱粮起兵造反?
更别说天子掌权以来武威赫赫,发了失心疯才会去造反!
再者,天子也仁义,考虑到他们这些诸侯王来回路途颠簸,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索性在雒阳为他们置办了两座宅院,城内紧挨着宫城的地儿赏一座,京郊风景优美之地赏一座。
虽然不如封地的王宫宽敞,但雒阳的富丽生活,哪里是那些个封地可比?
整日沉溺京中繁华不好吗,非要回封地吃苦受罪?
而且天子又时常给予赏赐,只要他们不触犯律法,这日子真是赛过神仙!
此间乐,不思国也!
但诸侯王们沉浸于富贵之中,却独将刘宠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眼见刘宠依旧坐于王位之上,使者眼眸之中亦掠过一抹寒意,忽然上前三步,与刘宠直直对视,肃声道:“请,陈王行礼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