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峰两人商量,准备开发自己的计算机语言:汉语编程语言!
计算机要发展,需要拥有更多功能,更高性能。
所有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各种计算机程序。
编程语言,将是基础。
谢威提出开发一种以汉语为核心、华夏思维为基础,面向组件、对象,开发一款具备跨cpu、平台不相关特性的国人专用程序设计语言。
以此避免国内学习计算机前,还需要专门学习英语。
采用无限寄存器跟有限核心词库相结合的模式,以此实现汉语言词素自由组合;
融合编译器跟解释器,让中文代码语言既可以指令,又能进行编程
于国峰对谢威的这种想法非常支持。
不只是他参与进来,更给自己朋友、同学、学生写信,希望他们也参与开发。
前期需要准备的工作太多。
如此庞大的系统项目,绝不是谢威跟于国峰两人,甚至整个哈工大计算机专业的人参与进来就能解决的。
最基础的核心是必须在硬件中植入汉语指令集!
不管计算机技术如何发展,基础依然是由0跟1组成的二进制机器语言。
随着技术发展,计算机运行速度越来越快,电子管时代使用的一串串由0跟1组成的指令程序,用到运算速度更快的晶体管计算机中,无论是编程还是维护,都太困难了。
一旦程序出现错误,会让维护人员崩溃!
于是乎,使用简洁字母、符号串代替特定指令二进制代码的汇编语言应运而生。
采用汇编语言设计的程序,依然需要翻译成0跟1,才能让计算机读懂。
汇编语言程序跟机器语言程序一样,都是对硬件的操作,每一条指令只能对应实际操作的一个细微动作。
集成电路、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后,汇编语言就变得冗长、又开始让程序员头痛。
将许多相关机器指令合成单条指令,去掉与具体操作有关却与完成工作无关细节的高级语言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计算机程序语言实际分为三个层次:
最低层是0跟1的机器语言;
中间层是汇编语言;
最高层是高级语言。
不管多高级的语言,都需要通过中间的汇编语言翻译成最底层计算机能理解的0跟1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