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而不是以个人来”
于国峰认真地听着谢威的话,倒也不反对。
目前的这种方式所产生的弊端,他是清楚的。
“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直接通过计算机所走账,而不是院系之间像现在这样随意地分配资金。专款必须专门使用”
“那还不是你自己开的头么!”
于国峰看着谢威,撇嘴不已。
不过,只是在心中说,而没有明确提出来。
从谢威进入学校,杜国旺以谢威的论文问校长要来了第一批经费,却因为技术难度大,配套不足,机电系的项目进度缓慢,谢威直接把经费挪用到化学系跟计算机项目上。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只要是谢威参与的项目,就没有任何一个项目在经费上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行,你出个章程吧。”
“这事情我不行,得你们牵头。”
谢威摇头。
没有解释,于国峰很快就理解了他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于国峰、梁红斌、康毅三个都是系主任级别的正牌教授,由谢威一个学生来牵头,并且负责,这计算机所可能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行,我们几人晚上商量一下。”
“最好是再把梁红玲老师也拉进来,计算机研究所不能没有数学。”
于国峰盯着谢威看了好一阵,让谢威尴尬不已。
自己内心真实想法被对方看清了!
“数学专业那边的师资班,你动了他们的人,怕是很多单位会找你拼命的。”
于国峰提醒谢威。
不就是为了人么!
随着各个项目的快速展开,对于人才需求越来越庞大。
而学校,抛开工农兵大学生不说,恢复高考后才招生两年,全校学生加起来也不过才1000人出头,而建筑系等,没法参与到这些项目中来。
谢威能打主义的就是学校师资班的人。
“学生在学校就参与到项目中,是为了让他们拥有更多经验,进入工作单位就能展开工作”
谢威肯定不会承认,进了项目团队的人,肯定走不了的。
“至于毕业分配,那是学校招生就业办的事情,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人分配到各个单位,肯定得先把手头的工作完成才能去报道。”
在学校待的时间久了,或许是因为哈城冬天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