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209 默示(6)

的工作。这样就算机甲被捕获,敌方也无法直接获得最核心的数据,它的意义根本无需赘述。

但它一直存在技术上的局限无法突破,且弊端跟它的意义一样显著,仿佛一道壁垒,挡在机甲的发展进程上。

人人都有这么一个想法,但人人都只是想想。各国都有相关的实验,但还没听谁说有什么显著性的成果。

这其中也的确很复杂。

一是信号传输的问题。

在远程操作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信号的有效传输?如果在作战时,数据传输的中途,被对方成功屏蔽,那等同于送了一台机甲给自己的敌军。如果真发生这样的事情,绝对会成为有史以来战争史上最骚的一次操作。

而大家都无法真实探知对方的信号屏蔽与反侦察水准,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不出现这样的悲剧。这也意味着机甲上的反屏蔽技术要无时无刻不在更新。这导致了远程操作,是只有反屏蔽技术最先进国家才敢玩的东西。

除此以外,还要保障数据传输的速度。在战争中,要争取的时间,那都是以微秒毫秒来计。信号要是猝不及防地卡了一下,那就非常美丽了。

二是指令功能的问题。

无人机技术一般无法支持过于完善且多变的武器。

而机甲又不像普通的无人机器,它不能只依靠简单的指令进行攻击。它很珍贵,派出去的时候,就是以回收为目标来进行使用的。

而且机甲手如果不在战争中心的话,对外界情况的应变,难以做到那么的迅速,环境反馈的刺激也无法及时感知。

那种紧迫感是无法模拟的。

方见尘又冲了回来,挤到控制屏幕前,问道:“看看功能都齐全吗?”

季班推他:“你挡住我的视线了!”

方见尘:“你的光屏挡住我们瞻仰的视线了!”

季班说:“你先等等,我再仔细看看!”

鲁明远走到林冽旁边,尊敬问道:“默示的有效远程控制距离是多少?”

林冽说:“给默示自配了一个信号发送转换器,可以做到完全防屏蔽一百公里。还没有做最终测试。如果没有屏蔽信号,依靠城区信号进行传输转换的话,可以做到无距离限制。”

一百公里在如今大型战场中,还是太短。但是一般来说,这样的距离足够他们将控制中枢停靠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远离激战区。同时给予默示足够的活动范围。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