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认祖归宗的初心不改。
我终于知道了爷爷为什么给小芹幺姑用饶代姚起名的原因。她们母女二人在这里举目无亲,相依为命,平平淡淡生活三十多年,实属不易。
我问冉奶奶为什么选择了这里长住下来?她说,这是爷爷考虑周到的地方。这里很偏僻,在大巴山深处,因水路和公路都很方便,在紧急状况下便于转移,还有就是这里外来流动人口多,姓氏最多最复杂,也便于隐藏身份,所以这么多年就顺利地躲到现在,没有发生过危险局面。
冉奶奶是地下党员,因为上线都基本上牺牲了,解放后多年都没有被承认,直到后来王老将军回来将她的名字写出来,她是党员身份才被地方予以承认,并安排了革命工作,就地转入乡粮站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做贡献。
听了冉奶奶的讲述,我才明白了爷爷为什么经常在外地漂泊,很少回家,原来是在开展地下斗争,舍小家顾大家,我们老家真是误会太深了。
我还问冉奶奶道:你认真那个汪组长吗?他后来怎么样?
她好半天才回答:他经常以打牌为幌子来家商谈革命事宜,饭都吃了不少,我怎么不认识,熟得不得了。可惜在临近解放时,他被叛徒告密出卖,被秘密暗杀了。
冉奶奶说起这些,老泪纵横,我也流泪了,小芹幺姑也流泪了。我们老家一直说爷爷不顾家,把家人连累得好惨,结果他也有自己的苦衷。再苦再被误会,都不能向任何人倾述苦衷,好无奈的。我们也没有任何档案文件能够证实他的革命者身份。这是残酷的地下斗争的性质决定了的,必须把苦水吞在肚子里。
我还不解地问:你早知道爷爷在马伏山有家有后人,怎么就不让小芹幺姑认祖归宗呢?
她摇头说:这种特殊亲情关系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承认的,你是读书人,才有今天这样的结果,是不是?
真是喜事临门。几天后,粮站老站长死后,空出了位置,上面来文件了,任命饶小芹为党支部副书记、副站长,主持粮站全面工作。在职工大会宣布后,我第一个就知道了了这个好消息。小琴幺姑原来只是支部委员,一下就是***,她还有些担心能力不够,担心干不好。他还说自己能够说,可写文字就不怎么样了。我跟她加油,还答应帮她写一些文章,带她能够写一些必要的公文。她觉得轻松了许多。
冉奶奶可说了,上级了解小芹是老革命后代,还是军嫂,根正苗红,还是有多年党龄的党员,工作又兢兢业业,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