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两百一十九章 异议(2)

所拿到的太清真术必然是残缺的,难有完整可言。

“我在人瑜药典中看过口中喷水疗伤的描述,想来与这个太清真术有几分接近”王郝然插嘴道。

“外林野史中提及一个僧人吐火后将一个伤兵毒疮治愈,可能也是这种术”秦文瀚道。

“外林野史的内容不靠谱,内容属于瞎编加想象杜撰而成”宋步尔纠正道:“古时医疗手段差,僧人吐火治愈毒疮是假,烤伤口杀毒消菌才是真,外行人看不懂门道,也就传得神乎其神了!”

“古时各种差,为何我们现在还要去追寻古时的那些内容”朱良平皱眉道。

在众教授中,朱良平教授和李应博教授少有开口,并没有另外三位教授的活跃。

等到朱良平提出疑问,张学舟顿时觉察出了在非正常人类研究计划中的中间派。

王郝然、秦文瀚、宋步尔和任一生的理念少有差别,而朱良平和李应博的态度在探索中又带着疑问甚至于怀疑。

“因为我们的时代发展太快了,难于拉动思想跟随上社会的发展”任一生道:“在人文哲理修身养性方面,我们并没有超出古代人。”

“但修身养性”

朱良平皱眉。

他不认为学习古代人的修身养性就能延缓意识方面的衰老。

人类的意识在七十岁会出现衰退,八十岁有大幅度下滑,九十岁则是苟延残喘,一百岁以后则是愈加趋向年幼阶段,也就是理智越来越少,更多是趋向于自然求生状态。

这个规律几乎针对了九成以上的人,只有一成左右的人可以延缓这种规律,让意识衰退的速度放慢一些。

朱良平研究的对象也是这一成的人。

他认同任一生为了延缓意识衰老实验项目所做的尝试,但并不认同学古人方法是正确的出路。

“我倒是觉得意识形态、精神形态、意志形态这些形态虚无缥缈,难于形成实质”李应博谨慎道:“这类没有实质的形态如何去辅助我们实质化的大脑?”

“思维波动虚无缥缈,但存在我们的脑海中,也让我们能形成文字图画的表述,我们这种思维波动就属于精神形态”任一生解答道:“但凡能将这种精神形态强化,那必然能让我们大脑拥有旺盛的生命力,从而实现意识长期存在!”

“您说的这种强化更像是一份铭刻在脑海的健忘录”朱良平道。

“兄弟们不要辩驳,这种事情辩驳起来没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