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第七章 圈子(3)

持,理解他们的境遇。

余切罗列好框架,开始写这一篇小说。

此时,由川省作协主办的研讨会,已经如期开办了。

它的开始,正是以马识途的到来为标志。

————

研讨会在时间上没有强制性,但大家一般会参与完全程。

每天有时间搞自我创作,又包吃包住,还有大拿分享经验,川省大学和后来的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进行授课,是新人创作者的天堂。

这天下午,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在主持人的引导下相互认识,主席台上有这一时期的代表本省作家,流沙河,王火也有做研究的学术者,部分行政干部。

最出名的,还是马识途。

干文学这一行,没办法绕过行业的带头大哥,马识途是和李尧棠等人齐名的“蜀中五老”,这一时期的省作协和省文联主席,还是余切广泛意义上的同乡。

大陆有两个文学上值得提的机构,一个是作协,一个是文联,作协早于文联。

在世界各国,一般只有作协,而文联则只有中苏才有,因为它带有左翼的意识形态,肩负有引导的责任。

而作协是一个组织,被这个组织接纳和不接纳,作家的命运将会完全不同,这也是和欧美国家完全不同的。

八十年代,当一个大陆作家,不得不混圈子,不混圈子寸步难行,连发稿子都是奢望。在一个集体主义社会自我孤立于组织,是万万不能做的蠢事。

余切天然是川渝文坛的一员,他从红岩发稿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出道舞台,他当然是要加入这个团体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