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全特么自己人(2)

的皮料,腰带更是一整条的牛皮带。

据说,当年美国总统来华访问时,为了表现出我们这边的气势,又不能过于有攻击性,机场迎宾的列兵全部更换成了大衣,给总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俪是文艺兵,她当然更喜欢大衣了。

前台一边夸她漂亮,一边说:“还留了张纸条,叫你看看,是折过来扣着的,我可没看。”

张俪接过来一打开,就两句话:

有事儿来燕大找我。

过去之后,多学、多看、多想。

俗话说见字如面余切那在雪地前边儿迈着步,回头对她笑的样子,忽然现在张俪的眼前,还有余切在昏黄的灯光下,提着装好的大衣,飞快的骑车过来。

她不知怎的,忽然想到了最近一直反复看的红楼梦:

那贾宝玉,二世祖一个,连身边的女人也保护不了,却让那么多人喜欢他,这个余哥哥,实在是比书里面的人好了太多啊!

唉,真该多叫一声余哥哥的

——————

“哟,刚才没看到,这是毛线手套呢,你对象送的?”骆一禾瞧见了余切的大手套。

余切也承认了,“我对象打的,她在红楼梦那电视剧当演员,今天刚过去。”

“——红楼梦?”骆一禾说,“我们十月刊指不定还能扯上关系,我虽然不是电影电视系统的,但也听说他们这电视,请了挺多文学界的大家。”

骆一禾今天带余切来十月杂志刊的编辑部。

他试探着说:“咱们要是去他们那电视剧那参观,也算是公务出行。”

余切点点头,“到时候再麻烦你。”

骆一禾心下一喜,这余切能答应了,后面和主编的会面就成了一半。

十月杂志挂靠在燕京人民出版社旗下,目前在崇文门外东兴隆街51号,和燕大得有小二十公里。

也不光是十月隔得远,人民文学也在这一块,和燕大稍微近一些,大概十七八公里。

要不为啥借自行车找骆一禾呢?他天天在杂志社和学校之间通勤啊。

骆一禾说:“余老师,咱杂志社和学校确实离得有点远,但是,这种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余切心想,骆一禾啊你还是没经历过燕京上班,坐火车回外省的长距离通勤。

“我们十月杂志底下,有多个组,少儿组——人民文学现主编刘芯武原先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