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连环画和慰问(2)

来。照相制版后,题字退回编辑部,就和这一期的其他原稿装在信袋里。

即便是著名作家和领导同志的手稿也是如此,积累的多了,就装进麻袋放到库房里,过个三年两载,就送到造纸厂化纸浆。

后来经常有著名作家的手稿和领导的题字被拿出来卖,确实是真迹,就是这么搞出来的。

余切有点心动:“真要是请到了李铎老师来题字,能不能把那一幅字拿来给我收藏呢?”

“你尽管拿!”

根据几位同志的介绍,部队现在有个两报一刊的说法,人人日报和军报是两报,军文艺就是那一刊。

陆老大的副刊是长征,水兵的副刊是逐浪高,取自伟人的诗词“心潮逐浪高”,后来改为了水兵。

军文艺最受欢迎,每一期出来后,大家争相阅读,抓到一本就不肯放手。

这次去前线,军文艺的半个编辑组也跟着过去:他们也要创作好几篇不同类型的文章出来。

为啥呢?

“歌舞团的、电视台的、沪市制片厂的还有其他领导,那真是一桩盛事啊!”

余切既然应下了这件事情,又见到了军文艺的副主编,就直接说到自己那一篇小说未婚妻的信。

结果这一聊啊,他们的心全扑在这小说上了。

未婚妻的信满足这几个要素:

高干子弟、特战任务、分手诀别信、孤军奋战。

这是一篇惊险刺激,涉及到真实事件,又赞扬了子弟兵的小说。

它没有高山下的花环那么深刻,而专注于前线士兵本身,其实更符合军文艺要求。因为高山下的花环发出来后,作者受到很大争议,有的人怪他不敢写,有的人怪他怎么敢写?两头不得好。

一整个下午,不论是说到什么话题,最后都能拐到未婚妻的信这小说上。

刘家炬一拍大腿,他干脆道:“妈的,这小说写的太好了,咱连环画就用这个,等不及了,以后的事情以后来讲

几个同志走之后,骆一禾咋舌道:“我头一次见到追上门约稿的,部队来的人真是风风火火。”

“军人肯定不一样,哪里容得下差错,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王世民说。

然而,他们也被军文艺的惊到了,因为不到一周,这几个人又来了。

这次带上了定了初稿的连环画封面,上面是一个面容坚毅的战士形象:这个人握着枪,正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