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0章 让甲骨文在美国飘扬(2)

请辞,推荐了一个叫胡后宣的研究员来帮余切的忙。

这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份,这一年要结束了。

中国的大江南北,已经染上了秋冬的颜色。叶子掉个精光,风刮起来也很萧瑟。

“哈切!”

“该添点衣服了,再过一段时间,沪市要下雪。”

在沪市的震旦大学校园,胡后宣刚讲完课,正从教学楼走出来。

他买了一份杂志月报,上面有落叶归根的全文。这本已经被连载过一次,然而读者的呼声太高,促使月报又刊登一次。

胡后宣回办公室泡上茶躺着,几个小时看完,感慨道:“余切还是写国内写的好,他根本上是一个中国作家。那些外国作品太晦涩,而且太外国了,一本书几十个人物,全是洋名字,我看不懂!”

胡后宣是震旦的古代史教授,专搞上古汉语的,十多次参与过殷商陵墓的发掘工作。

新中国的社科有两项重大成就,一个是胡后宣主编的甲骨文合集,另一个是中国历史地图集。

这几年正是胡后宣的学术收获巅峰,是他出成果的时候,从三十年代开始,胡后宣一辈子都在搞这件事情。

然而,胡后宣最近遇上了麻烦,他很缺钱。

他缺的不是一万块十万块,而是几百万,足以在沪市买二十套房子。

为何这么缺钱?

原来,胡后宣自编撰出甲骨文合集之后就开始发愁:组织上认为此事已可以事毕功成,不再愿意提供那么多资金,而胡后宣却有个举办“甲骨文世界大会”的心愿,他还想要再进一步。

不仅仅中国人要知道甲骨文,全世界其他人也应当知道。

在西方数十个发达小国中,有一批针对中国文化进行研究的汉学家,但他们很少知道甲骨文,贬低甲骨文。可是甲骨文这样厉害,“是一门真正复杂的逻辑语言”,这是中国祖先的伟大成就。

但钱钱钱,难倒英雄汉啊!

胡后宣找领导提过几次事情,领导总是答应,却并不拿出钱来。胡后宣也知道他的要求过分,只好等待着。

领导说:“甲骨文已经发掘到头了,还能怎么产生影响呢?中国要解决的事情还很多,我们还是一个贫困的国家。”

胡后宣说:“难道甲骨文不重要吗?我们的祖先不重要吗?”

领导道:“这当然重要!但没钱就是没钱。你说中国儿童不要得小儿麻痹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