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00章 回家(一)(5)

点头。“这自然是很厉害的。可见余切虽然是个作家,本职工作没落下。”

“我如果将来能做些这方面的努力,也算是没有白学。”

听到这,林一夫的同学很惊讶:“你的意思是,你将来真的要回去吗?你不留在美国了?”

他们都是公派留学生,但是大部分人并不选择回去。

余切的大撒把写了一群可悲的人:但是朋友们,这真的不包括芝加哥大学的博士生。

林一夫道:“回去吧,这次就回去。我打了报告之后,已经被批准了,拿到了机票和签证。应该就是和余切一起回去。”

“你还能见到余切呢?帮我要个签名”

“你自己去要吧。我不会回来了。”林一夫说,“至少在短期内,我不会再来美国了。”

林一夫望着芝加哥大学的校园,心底里并没有太多留恋。

一月下旬,余切已经在美国游历多处。

他到处宣传自己的,也分享“核子文学”的概念:“末日”的概念并不是真的完全生物灭绝,而是一种社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类仍然以极低的生产力活着,并且争斗不止。

人类天然的动物性和后来的理性就容易发生冲突,因为理性要付出代价,而动物性却至少可满足个人需要。

这不是末日是啥?

这促使可以塞进去很多“私货”。

到那时,经济如何运行?

宗教是否存在?

公司厉害,还是政府厉害?

到现在,“核子文学”已成为一个键政的大箩筐,美国人自己也开始写这种。幻想起美国走上了从未走过的道路,比如,书中架空世界的大漂亮国可以内部分裂,变为自由漂亮国,红色漂亮国,清教漂亮国等等

上市两个月,像当年的“拉美大爆炸”一般,地铁引起了一股核子文学风潮。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还未过去,西方世界仍然在“核恐惧”的氛围当中。

芝加哥大学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上,有一个“世界末日之钟”,标明世界受核武威胁的程度。如果指针指向了12点,那就代表核战已经爆发,末日到来。

如果往后拨,就代表好了一步;往前拨,就代表恶化了。

去年十月,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进行中导条约谈判,一直持续到2月份。条约对苏联老大哥比较苛刻,因此没有谈拢。

全美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