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呸!那能怎么办?反正花的都是余切的钱。”
又问一声不吭的余爸。
“咱儿子怎么开窍得有点过了?莫不是被掉包了?我想过他建功立业,也想过弃笔从戎,还真没想过有这种情况?”
余爸也表示很费解。
当年余切是个老实孩子。
怎地变化这么大?
书中自有颜如玉,没听说过书中还有林黛玉啊。
“他肯定是余家的种,这是没有疑问的。”余爸说。
“废话!我生的,我能不知道?我是说,他怎么变化这么大?”
余爸思来想去,还是想到了余家光荣的传承。
“这个我们余家人从建国后一直走在反对帝国主义的道路上,有时候反对苏修,有时候反对美国。我那几个哥哥,出过翻译家,科学家,朝战士兵都托在了他身上!”
余爸越说越精神,化身为侦探了:“他集齐了全部优点,你没发现吗?我虽然是他的爸,但他也像是我滴哥,这只不过是一点小小的副作用。”
余妈又气又笑:“呸!这种事情,就不该问你们男的意见!”
年三十。
十月的编辑张守任来拜访余切。因为年后就有文化苦旅的出版,这本书还涉及到十月和宝岛联合文学的共同出版问题,不太能拖下去。
这是一本专门描写余切美国之旅的纪实。由张守任动笔,苏玉来审稿。
张守任写过屠格涅夫的个人传记,是个专业的传记作家。
余切粗略一扫稿子:该详的地方详,该略的地方,也详。
基本上记载了他从去年四月开始,到今年登机之前的情况。有些资料详细得匪夷所思,比如余切和莫马迪吐槽美国政府,“怀疑”海明威是被特工做掉的这些居然也被写进去了。
“你当时趴在床底下听的?你怎么知道我说过这种话?”余切纳闷了。
张守任说:“我为了写这个传记,去央台要了你的录像带。你除了上厕所,什么事情都拍下来了。”
“那不是宫雪你也知道了?”
张守任说:“你放心,我没有写在这上面。”
张守任曾经劝说余切不要“犯错误”,而且,余切依稀记得。老张这人虽然在别人活着的时候守口如瓶,等别人挂了就开始写回忆录永远的十月,揭露了圈中很多隐秘。
余切可不想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