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树的根系和特殊微生物,去除辐射和有害物质),变成可饮用的水;居民的生活废水则流入“回收池”,经过处理后,一部分用于灌溉植物,一部分重新进入“深层净化层”循环。土壤改良则采用“分区培育”:靠近生命树的区域,种原人的粮食作物和共生体的“土壤活化草”;外围区域,种云民模拟筛选出的“抗辐射灌木”,逐步净化更远的焦土。
最神奇的是,这份蓝图不是固定的。全息模型的边缘有一个“生长进度条”,标注着“当前阶段:幼苗期”,下面写着“预计3年后进入成长期,5年后进入成熟期”。智灵解释说,蓝图会根据生命树的生长、居民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参数——如果某片区域的土壤净化速度比预期快,“建筑植物”就会提前向那里扩展;如果能源需求比预期低,“真菌能源站”的分解速度就会减慢,减少废料消耗。
“这不是一座城市。”拓伸出手,轻轻触碰全息模型的“巨树公寓”,指尖传来一丝微弱的震动,那是模型模拟的“生长感”,“这是一片森林,一片属于我们的、会和我们一起长大的森林。”
莉亚看着模型里的“居住舱”,想象着未来孩子们在“巨树公寓”的阳台上种麦子的场景,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诺亚的投影轻轻落在“生物光网络”的模拟光线上,数据流和光信号交织在一起,像他和星尘曾经一起探索的星图;智灵的节点则开始计算第一棵“巨树公寓”的种植时间,屏幕上的倒计时显示:“距离播种还有7天”。
风再次吹过生命树,叶片的“沙沙”声和全息模型的“呼吸”节奏渐渐同步。这份诞生于三元文明融合的蓝图,不再是冰冷的图纸,而是有生命、有温度、有希望的承诺——它会和生命树一起,在这片焦土上扎根、生长,最终长成一座属于所有人的、活的乐土。